钦州市钦南区有个闻名遐迩的富裕文明村——龙门港镇南村。该村经济全靠海,人均年收入近万元。这其中,海上捕捞队的53艘渔船贡献巨大,年产值达到4423万元,纯收入630万元,成为全村最强的经济支柱之一。
远海捕捞,往往要两艘或两艘以上渔船才能成行,这一是要分头拉网,二是要相互照应,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渔民群体。南村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其主心骨是有着28名党员的海上党支部,多为年轻力壮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带头人。53艘渔船忽分忽合,走广东,下海南,闯南海,将全村人的希望和牵挂都带到大风大浪里了。
海上党支部现在的支书是40来岁的陈伟强。几年前,陈伟强看见村里陈成宽、苏桂伟两家还没有找到致富门路,就上门动员他们和自己一起筹资、贷款买船出海。但这件事说是容易做来难。陈苏两家困难,要借钱和贷款共计60万元很不容易,陈伟强就多承担责任,拉扯上这些兄弟们。现在,陈伟强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已有两条船,除陈成宽和苏桂伟外,还雇了5名渔民,今年上半年捕捞量达120吨,产值35万元,纯收入10多万元。
在海上,渔民最怕的是遇上海盗和渔船出现事故。一次,渔民谢景山遇上了一艘海盗船向他们开枪打劫,便边躲避边求救。南村的10多艘渔船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毫不畏惧地向他们包抄靠拢,那团结的气势和勇敢的精神吓得海盗船掉头就跑。一次,桂钦渔机1107号船不幸被一艘大船撞沉,不同程度受伤的6名渔民落入大海。海上党支部得信后迅速组织附近的渔船前往营救,一个多小时即把受伤渔民接应上船。据统计,海上党支部于1996年成立后,共救起落水渔民6人次,防止海难事故8起,为渔民解决各类纠纷10多起,提供台风警报、组织渔船避风40多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由于有了致富门路和经济支柱,南村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家境越来越殷实,新风新貌也就越来越多。最近几年,在靠近海边的花木丛中,渔家栋栋小楼隐隐绰绰,电视、电话、电冰箱、煤气灶具自然不在话下,许多人还买了小汽车。岁岁年年,南村人都有捐钱修桥铺路、扶贫助学的好传统。今年四川大地震,南村人向灾区捐款以及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达2.3万多元。
7月3日,记者采访陈伟强,赞他们支部搞得好。陈伟强说:“这也没什么。团结在一起力量就大,就不怕困难。我们做的,就是拉着兄弟们一起致富呗!”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捕捞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