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讯: 近段时间,江城渔民林计连、蔡益好、杨福每天早上饮完了早茶,嘴里叼着牙签,一边走着,一边仍意犹未尽地谈论着茶桌上讨论的话题——改进渔具、降低作业成本。渔民们说,柴油贵了,他们趁休渔,探索节省捕捞成本的路子,应对油价上涨。
据江城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介绍,江城区有江城渔港和对岸渔港2个渔港,休渔渔船320多艘,其中江城渔港180多艘,对岸140多艘。这些渔船大多在海南至汕头一带近海作业。
笔者近日走进对岸渔港,下午2时许,烈日下的码头人迹较少,很安静。过了一会儿,三四艘回港的小木船打破了码头的平静,渔民开始忙着整理渔具,将捕捞的鱼搬运上岸,这是新鲜上岸的“晚水鱼”。对岸渔管区主任曾昭亮告诉笔者,对岸以“晚水鱼”闻名,捕捞“晚水鱼”的流刺网作业渔船和网笼作业渔船有130多艘,休渔期每天从码头上水的“晚水鱼”约3000斤,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这些渔船不休渔,休渔的拖网渔船全部集中在港池中央。
远远望去,休渔渔船列队有序停靠,甲板上竖起的渔旗迎风摇曳,成了渔港一道靓丽的风景。曾昭亮领着我们上了一艘搭渡船,绕着渔港兜了一个大圈。走上休渔渔船,但见船上一派忙碌,船工有的忙于补船艏水线下部位爆裂的灰路,有的正在甲板上扛木条、架木架,修葺“蓬洞”。“船老大”郑德强说,对岸拖网作业渔船大多是拖虾、虾婆和贝类,主要分布在南鹏岛外围海面作业。渔船长期在海面日晒雨淋,船艏水线下部位灰路爆裂,台风“浣熊”把部分渔船甲板上的“蓬洞”吹毁。休渔期间,大家趁天气好转抓紧修船。
“修好船,船工放假,船老大外出参观取经,寻找‘悭油’之路。”船老大黄伯说,对岸船工大多是半渔民,家里还种田,修好渔船,他们还要回家帮忙干农活。最近,柴油调整了价格,估计每吨要9000元了,渔船出海一个航次至少要收获6000多元才能保本。打鱼成本高,船老大打算前往福建和浙江舟山等地渔港学习取经,看看外地的渔民有何措施应对油价上涨,寻求省油的办法。
“吃哪门,务哪门。”渔民蔡益好说。笔者在江城渔港采访时,蔡益好与林计连、杨福等几名渔民正在商讨着如何改进渔网。他说,油贵了,他们计划将大网改小网,减轻渔船拖网负荷;以后渔船出海作业尽量用小马力,渔汛不好则停机“守株待兔”。据蔡益好介绍,江城渔港渔船作业分散,一年之中,大家只有休渔才“团聚”。往年休渔,久别重逢的船老大们饮茶聊天大多谈论渔讯、打鱼收获;今年大家却在“热议”如何改进渔具、降低渔船油耗、节省捕捞成本。
休渔,对于长期漂泊在海上的渔民来说,这是他们一年中难得与家人团聚的“长假”,但是对于近海作业的江城渔民来说,油价上涨,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节省成本,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捕捞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