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食品产业网:近年来,辽宁大连金州区把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作为重要目标来抓,通过采取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保护近海渔场资源,发展陆域设施养殖和水产品深加工,确保质量安全等措施,促进渔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金州区水产品产量完成220974吨,比2002年的192167吨增长了15%;渔业总产值达14.207亿元,比2002年的75,829万元增长87.4%。
渔业发展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综合开发转变。目前,全区已形成海面、海底、滩涂及陆地综合发展的局面。其中,海参、杂色蛤、魁蚶以及毛蚶等已经成为金州区渔业增养殖主要优势品种。海参港圈养殖从2002年的4000多亩已发展到4万亩。2005年以来,金州区提出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并实施了“1523”工程和“1111”工程,使海参底播养殖业及浅海贝类底播增养殖迅速发展起来,海参底播增殖面积已达3万亩,浅海贝类底播面积已突破7万亩。在布局调整中,浮筏养殖规模在无序膨胀之后得到控制,牡蛎等优势品种得到保护,使保护资源和开发资源实现了“双赢”。
渔业生产方式由依赖近海渔场向陆域设施养殖转变。近几年,金州区改变了单纯依赖近海渔场单一渔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陆域养殖,使全区陆域养殖设施由5万平方米发展到50多万平方米,是5年前的10倍还多。其中,仅苗种一项产值就发展到3.5亿元,比前5年总和增长了5倍,成为金州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年初,为解决魁蚶、毛蚶增养殖业发展瓶颈问题,金州区制定优惠政策进行魁蚶、毛蚶苗种培育试验,现魁蚶育苗长势良好,使增养殖的苗种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目前,全区已形成控制沿岸捕捞强度、保护近海资源、发展远海生产的新格局。为此,金州区一方面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加强渔船改造;另一方面采取沉船以及投石造礁的方式改造近海渔场,并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增加沿海资源量。据统计,近两年全区共投入60多万元累计投石1000多立方米,沉船38条;2007年投资30多万元修建600个人工礁体,并在渤海湾以招标方式投入120多万元增殖放流日本车虾1.2亿尾。通过逐步引导渔民增加自发投入,使近海捕捞形成良性循环,并为今后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