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烟台日报: 1月26日,从遥远的南国传来消息: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某水产企业在广西北海市新开办的大型水产加工企业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个刚刚投产的工厂,有望成为2008北京奥运水产特许供应商。
不仅仅是北海,如今在国内各沿海城市水产行业,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大季家人的企业。目前,大季家街道内的水产加工企业年产值20多亿元,大季家人在小镇之外兴办的水产加工企业年产值也达近20亿元,而且呈迅猛发展之势。
一个临海小镇,缘何有如此大的能量?
水产大镇的扩张之困
繁忙的渔港里,大小渔船彩旗招展,千帆待发;浩淼的养殖区内,密密麻麻的“浮子”串串相连,井然有序;往岸上看,水产加工示范区内的厂房星罗棋布……在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每一处都显现着“中国水产第一镇”的气势和魅力。
当地渔民汤胜昌告诉记者,“靠海吃海”,由于盛产海参、鲍鱼、对虾、扇贝、黄花鱼等海珍品,又有全市最大的渔港———初旺渔港等5处天然优良渔港,这里的渔业生产一直十分兴旺。
这个只有3万多人口的沿海小镇,1000多条捕捞船只、100多家陆地育苗养殖企业、近50家海上养殖企业和40家水产加工企业,创造着全街道近70%的生产总值。即使不算来料加工,每年水产业的进出口总额也超过4亿美元。在全国每年1.1万吨扇贝柱的出口总量中,大季家一地就有8000多吨。如今的大季家,已是全国水产品加工重要集散地和水产品物流中心。
随着整个产业发展升级,大季家现有的海洋资源越来越捉襟见肘,根本满足不了飞速扩大的生产和销售需求。育苗养殖捕捞企业困守8.9万亩养殖和4.5万亩捕捞区域,难伸手脚;由于原料不足,许多水产加工企业不得不从国外高价进口。与此同时,由于烟台开发区大力推动“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战略,为了限制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数量,有关部门已不再审批新上水产项目落户,大季家水产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逼”出来的新天地
“穷”则思变。陷入发展困境的大季家人,开始尝试到水产资源丰富、加工技术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输出资本、技术和管理,异地求生存图发展。一些有实力的本地水产企业家纷纷走出大季家,开始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投资办厂。
山后初家村的初名波在广东湛江投资1100万元,搞起了1万亩海上扇贝筏式养殖,开创了广东海湾扇贝养殖的历史,当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湛江市人民政府为此给他颁发了扇贝养殖突出贡献奖,奖金高达100万元。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因势利导,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渠道全面引导水产养殖加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各类水产企业已获发补助近1亿元。
眼下,从南部的广西北海,到北部的鸭绿江口,绵延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到处都能见到大季家人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业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大季家的23个水产大户企业,目前仅在国内6个省(市、自治区)投资建设规模较大的水产企业就达66个,有的企业甚至把触角伸到了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当地一个名叫杨志的水产企业家,在外地建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6720万元,年产值达1.09亿元。
一个小扇贝的‘扇面’有多大?范吉宏说:“市场有多大,‘扇面’就有多大。”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