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村网: 以往只有在高档酒店才能享用的海参,正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一般工薪阶层花上几千元买海参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面对消费市场的火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食参族”不但催火了本地刺参,各种价位的进口海参也不断增多,其购买群体多为收入较高的中老年群体。
近年来,无法出示合法进口证明手续的进口参很常见,贪图便宜或盲目认可洋货的消费者却大有人在,这引起了开发区七旬老人刘志坚的关注。刘老先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果蔬专家,退休后一直从事公益活动,他多次自费考察烟威青等地的海参市场,并购买样品对多种进口海参品种作发泡、品尝、鉴评,向专门从事海参生产、加工、营销的科技人员请教,撰写文章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进口海参知识。
刘老先生调查发现,进口海参的价位仅是当地参的1/3左右,经销商家逐年增多,只是由于进口参中有些品种刺短、颜色不正,或呈肉瘤状、或无刺,并伴有异味,有人便说它们不是刺参。刘老先生考证后认为,市场上现有的进口参基本上都是刺参类的不同品种,只是有的进口参号称“北极参”,实际是南美洲太平洋沿海产品;有的声称是“日本刺参”,却并非全是日本货;有的参店则存在一品多名现象,误导消费者。以烟台市区卖进口海参的商家为例,只有个别直接从国外进口,有进口、检测等手续,且产地明确,品种也叫得准。
目前,市场上的进口参主要有:中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产的腰参、八角参、肉刺参;加拿大海域产的黑参、红刺参;南美洲太平洋沿海产的所谓“北极参”、乌爪参;的虎参、白刺参、乌元参中美洲海域产;东南亚海域产的梅花参;澳大利亚海域、黑产的方刺参刺参、乌皮参等。从价位看,腰参、八角参、大红参、大白刺参、黑肉刺、黑方参等每500克售600~1000元,其综合品质都比较好,其它品种的价位在300~500元左右,参的肉质普遍较硬、发泡较难,有的则有异味。
刘老先生认为,与当地刺参比较,进口参有以下明显特点:无人工养殖参,全部是野生的;原产地海域条件决定参的品质;有的发泡难并有异味。研究资料显示,将美洲太平洋沿岸产的进口干参与当地刺参作对比,可以发现当地刺参的总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进口参高38.6%和16.7%,这是它适宜食用的重要原因。但是,许多进口参精氨酸和维生素B1、B2的含量比当地刺参分别高1.8倍和186.3倍,这是某些进口参药补作用高于当地参的重要原因。
胶东地区世代都有冬季食用海参的习俗,刘老先生认为,只有冬季才宜吃海参的观念是片面的,若能知道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海参的药补作用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年龄、身体情况,常年服用“有百利而无一害”。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