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机遇期。我市提出了以大力发展临海工业为重点,以做大做强港口和交通运输业为支点,以振兴滨海旅游业为特色,以稳定海洋渔业为基础,实现海洋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不久前,记者深入到我市沿海的镇政府、企业、渔村、渔户,就我市海洋渔业与滨海旅游业发展进行了采访,深切感受到近年来我市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气魄,充满希望的现代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强市正向我们走来。
托起我市渔业新辉煌
增殖放养
我市是广东著名渔业大市,养殖和捕捞各分秋色。伴随着国家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实施,海水养殖在我市渔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举足轻重。我市的海水养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几起几伏进入了新世纪,正向新的目标迈进。
北纬22度线横穿江门地区,这里有着适宜优质海产品生长的气候、水温。江门海域是多种经济鱼、虾、贝、藻类的繁育场,仅经济鱼类就有约98种,分别隶属于10目41科71属。红笛鲷、带鱼、蓝点马鲛、银鲳、牡蛎、泥蚶等最具江门渔业特色的海珍品如同张张名片,展示着江门渔业特有的风采。
近年来,由于海洋捕捞强度过大,远远超过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渔业资源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受陆源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破坏了鱼类繁殖、生长、栖息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衰退的程度,成为制约我市海洋渔业发展的瓶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己迫在眉睫。
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事业,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市先后通过建立保护区、人工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等,开展保护和恢复我市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为鱼类等海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的生态系统场所,促进海洋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将人工鱼礁建设列为省人大议案。按规划要求,2002—2011年我市拟建设人工鱼礁8座(其中:省、市、县财政投入建设4座,总投资4800万元;利用招商引资方式建设“开放型”人工鱼礁4座,拟投入资1000万/座),主要分布在台山市沿海一带。通过10年的人工鱼礁建设,为海洋渔业资源的生长、栖息和繁殖提供优良场所,达到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的目的,为我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2004年度人工鱼礁建设每年可增加渔获量334吨,约可增400万元。人工鱼礁有效期一般可达30年,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表示,增殖放养、人工鱼礁等政策实施,反映农业用海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告别酷采滥捕,实行可持续发展,这是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沿着这一发展思路,江门渔业的决策者们正在规划描绘着一幅全新的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通过人工措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有计划地培育和保护渔业资源,逐步建立其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渔业生态系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再造江门渔业资源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资源环境适度的渔业资源保障体系。
大船远行
圆江门渔业世纪梦
江门历史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3万多平方千米的海域为江门海洋捕捞的兴盛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岁月沧桑,时光飞逝,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捕捞强度的激增,近海污染的加剧,渔业资源急剧衰退,使江门近海捕捞业已几无新的发展空间。是因循守旧维持现状,还是打破传统另谋新路?一时间成为海洋渔业需要做出的重大抉择。
广海镇鲲鹏渔业村委会是江门渔业界的龙头,随着海洋捕捞形势变化而曲折前行。鲲鹏渔业村委会以海上捕捞为传统支柱产业,曾经辉煌过,总产量最高的1996年达8.8万吨,产值2.8865亿元。随着九十年代近海资源的急剧下降,产值和收入大幅下降。进入新世纪,村委会决策者经过冷静分析思考,毅然做出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挺进远海,开辟捕捞新天地的决定。从2000年至今,想方设法减少小马力渔船,控制近海岸捕捞渔船,上大船,出外海。几年来他们既收获了喜忧,也尝到了辛酸。站在即将赴外海进行作业的大渔船边,村党支部书记林进荣自豪地说,村委会今后将继续把外海捕捞培育成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鲲鹏渔业村委会其由彷徨到振兴的历程,见证了江门远海渔业发展的历史。造大船行远海,这是渔民几代人的梦想。从90年代几条渔船赴南沙作业开始,到今天几十条大型渔船驰骋于南沙、西沙等“四沙”海域生产,江门外海捕捞业经历了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市从事外海渔业生产的渔船2006年达28艘,外海渔场已遍及南海,实现年产值5871万港元。古老的江门海洋捕捞业正转换成深远海作业,再创海洋捕捞的辉煌业绩。
滨海旅游
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一环
实施滨海旅游工程,振兴发展滨海旅游业,是我市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一环。
作为我市现代海洋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海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台山川岛旅游区和新会银洲湖区域。在碧海、蓝天、沙滩的吸引下,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到川岛旅游度假。在川岛旅游业带动下,靠海的赤溪、北陡等区域的旅游业也逐步形成,而银洲湖目前则已形成了“一湖两岸”的旅游景区,东岸有崖门古战场文化旅游景区、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等,西岸有广东桥梁博物馆等。
川岛海岸线长,岛屿众多,风光奇特,岛上生态自然资源丰富,有可供开发成海浴场的优质沙滩20多处,总长30多公里,是我市发展滨海旅游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川岛镇领导认为,川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也独具特色,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红色帮”首领张保仔的宝藏传说等也为这个岛屿增添了神秘色彩。今后应该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凸显景区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区内的整体格局和档次。加快山咀港服务功能设施的建设,使之成为海岛旅游强大的支援基地。以“安全、快捷、顺畅”为目标,建立统一的水陆客运协调管理部门,完善川岛水陆客运网络,建立川岛旅游水陆交通体系。推进海岛旅游文化建设工程,着重抓好旅游文化教育,用组织管理手段,建设一个“健康有序、文明开放、内涵丰富、可游可乐”的川岛;着力挖掘海岛文化,培育一批有海岛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完善旅游的文化功能。充分利用川岛在客源广大、人民富裕的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内的优势,以川岛是珠三角的“海上花园”为号召,以争取珠三角重复性的游客为重点,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推介,使川岛成为珠三角游客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以旅游房地产招商开发建设为突破,创出旅游招商发展新路子,掀起川岛旅游开发新高潮。
南方渔网编辑:欧阳洋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捕产品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