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国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科技对渔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国内6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着力实施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高效淡水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和“农林动植物新品种培育”重大项目中的2个水产育种课题。项目实施以来,经过各项目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阶段性目标,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本期重点对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渔业项目的有关重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优质高效淡水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重大技术需求,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为目标,重点开展了优质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环保高效渔用饲料开发技术,渔药安全使用和疫苗研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创新集成。主要研究进展如下:在养殖模式方面:一是通过对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改造,开发出高效池塘水质调控微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等7项技术;建立了“人工湿地-池塘模式”,“鱼-稻”等复合养殖模式,在种苗选择,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养殖全程实行电脑自动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养殖产量及产品质量。二是优化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优质高效养殖模式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建成养殖示范区20多万亩,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三是开展了湖泊和水库渔业资源增殖和环境保护研究,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凶猛鱼类-鲴类-河蟹”混养的优质高效复合渔业模式,为湖泊和水库渔业研究探明了新的发展模式。四是开展了淡水鱼工厂化节能节水养殖模式研究,研制开发出7种高效水质净化设备和低压增氧设备,初步建立了标准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经济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了我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平。
在苗种繁育方面:实现了哲罗鱼全人工繁殖,年生产发眼卵80万粒,5厘米幼鱼35万尾,建立了亲鱼培育技术流程,筛选得到一批抗病力较强的鱼种。通过食物结构及外源物质对大鲵性腺成熟的作用与机理研究,解决了大鲵雌雄性发育不同步,雄性发育差,精子活力不足等难题,为大鲵大规模人工苗种繁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免疫学方法解决了鲟鱼幼鱼早期性别鉴定的难题,为实现鲟鱼人工规模化繁殖突破了技术瓶颈。
在饲料开发方面:研究了大黄鱼、鲈鱼、军曹鱼、石斑鱼、草鱼、鲫鱼和河蟹等代表种对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需要量及对主要饲料原料的生物利用率,在建立超低鱼粉配置技术上,确定了罗非鱼、鲤鱼和鲫鱼饲料中鱼粉含量最低值,为高效环保配合饲料的推广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鱼病防控研究方面:针对草鱼出血病和鳜鱼虹彩病毒病等海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疫病,开展病原抗原特性分析,研制出高效实用疫苗粗制品10余种,疫苗注射免疫保护率约80%。研制的疫苗在我国部分省市进行示范应用,免疫鱼成活率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
在渔药创制方面:针对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初步得到2株具有较好生物防治效果的菌株和2种孔雀石绿替代药物;开展了微胶囊制剂等新型渔药制剂的研制,初步得到恩诺沙星等药物的微胶囊制剂,为提高渔药在机体内的药效提供了新方法。建立了沙拉沙星、双氟沙星等多种药物在中华绒螯蟹等多种水生动物不同组织内残留检测方法,确定了最低检测限量,为药物的安全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水产新品种培育
以我国水产重要养殖种类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育种手段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并培育出了一批养殖新品种(系)。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高产优质虾、贝、藻类新品种选育
在遗传背景研究方面: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对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青虾、河蟹、海带等品种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建立了上述品种的家系30个,对这些品种的不同家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生长、抗逆、抗病等性状的测定,并初步进行了生长,抗逆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力评估;研究了遗传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杂交育种实验,对杂种的生物学、遗传特性进行研究。这些基础研究为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遗传学数据。
在品种培育方面:以“黄海1号”中国对虾为基础,构建了48个全(半)同胞家系,选育出抗高氨氮家系5个,抗高pH值的家系6个。获得了两个斑节对虾原种基础群体的野生亲本,快速生长群体选育到F3代,生长速度比F2代明显提高。已选育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10000对和核心繁殖群体2000对,初步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和30个半同胞家系,选育的F4代抗病家系抗病性比第三代提高了40%。
筛选了青虾优良杂交组合1个和育种材料1个,建立了35个家系。建立了河蟹类标准化鉴定技术,完成了F3代长江水系河蟹亲本500组选育,培育优质一龄蟹种300万只。栉孔扇贝快速生长家系选育到F5代,建立了红色和褐色两个群体。建立了5个三角帆蚌选育家系,构建了三角帆蚌和池蝶蚌杂交配套系。
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选育
在淡水鱼方面:已培育出“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新品种1个;研究并完善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与荷那龙罗非鱼的杂交制种技术,有效改善了罗非鱼品质。成功构建了建鲤F2代选育家系81个和对照家系19个。筛选出一个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银鲫个体,并经过多代雌核发育繁育扩群,获得1000尾500g左右繁育亲本,生长速度提高18%;初步获得了一个起捕率超过85%,抗寒力强的一个鲤鱼新品系—易捕鲤,目前已繁殖到F5代;已培育出人工雌核发育二代鲢选育系2龄鱼,经过145天饲养,选育系鲢比普通鲢体重生长快近20%。
在海水鱼方面:建立了大菱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6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并建立牙鲆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63个,初步建立了牙鲆家系抗病力测定方法,为大菱鲆和抗病牙鲆的良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南方渔网编辑:陈宇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