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因海而兴,历来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千方百计做好“海”字文章,大胆向“蓝色国土”要效益,着力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蓝色产业带,使海洋经济成为汕头的一个经济支柱产业。自2003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以来,至2007年底,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预计可达160亿元,对比2003年增长约30%,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据《汕头日报》报道,作为海洋大市,汕头海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是全市陆地面积的5倍,海岸线长289公里,所辖六区一县都临海,海洋经济渊源悠久。2007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4024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9万吨,超过捕捞产量。全市共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31个,面积近3万亩。
近年来,全市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产业布局,形成了一区(县)一品或多品的区域养殖生产特色。潮阳区在海门、练江和榕江海、淡水养殖区域中,推进鲍鱼、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特色品种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在河溪镇建立“青蟹养殖样榜池”100亩,带动水产生态养殖。潮南区引导发展银鱼、甲鱼、淡水白对虾,引进新品种美国鲈鱼、二长棘鲷在井都镇狮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开展垂钓观光,为渔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濠江区在实施万亩连片江蓠养殖示范的同时,继续鼓励高位养虾企业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及市场优势增资扩产,新建池塘350亩,使全区高位养虾池1500多亩,年平均亩产超过2吨;海水养殖形成万亩杆桩式牡蛎养殖业。澄海区继续抓好三大海围半咸淡水虾蟹池的养殖生产,重点发展吊蚝、小贝类、紫菜和龙须菜等一批连片的特色海水养殖基地。金平区继续扩大牛田洋蟹虾养殖规模,引进和推广白对虾、罗非鱼、鳗鱼等淡水品种养殖。在海岛县南澳,鱼、贝、藻养殖基地比比皆是,太平洋牡蛎、龙须菜、紫菜、网箱养鱼、扇贝的养殖成为养殖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丰富的海产资源,为汕头水产品深加工奠定了良好基础。连年来,汕头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出口,水产品加工出口名列全省前茅,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市有水产加工企业62家(进出口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量14万吨。侨丰集团等6家企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去年全市水产品出口4.8万吨、创汇2.79亿美元。同时,汕头着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全市已建成水产品批发市场11座,吸引了福建、海南、广西和湛江等沿海省市水产品进场交易。去年全市水产品交易量22万吨,交易额17亿元。汕头还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培育渔业龙头企业。今年,市龙锋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使汕头省级渔业类龙头企业3家。今年汕头有1个产品申报省名牌产品称号,另有3个名牌产品上报省复审。目前,全市拥有渔业类的广东省著名商标5件、名牌产品8个。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汕头积极努力提高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先后成立广东省(汕头)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和汕头市海藻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藻类专业开发机构,为汕头海藻科研工作搭建了平台,整合了自然优势资源,推动鱼、虾、贝、藻等种类生态养殖新格局的形成;先后开展了《紫菜良种引进和培育》、《“荣福”海带南移养殖试验》等科研项目,完成了《汕头市海藻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研究报告》,为汕头海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南方渔网编辑:欧阳洋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捕产品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