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加工贸易 > 正文

“长江女神”白鳍豚存亡风波

发布时间:2007/12/9  来源:红网  编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摘自红网:如今的『白公馆』里只能看到不锈钢的白鳍豚
 
繁忙的水运已成为白鳍豚的最大天敌
 
  10年前,科研工作者在长江里曾发现13头白鳍豚。而10年后却一条也没有发现。位于武汉的白鳍豚馆自从一头叫“淇淇”的白鳍豚去世后一直闲置着,因为这5年来再没有人见过活着的白鳍豚……此前,该物种已经在地球上,在长江里生存了2000万年左右。

  科学家认为,白鳍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灭绝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临的所有威胁都来自人类。

  5年来,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王克雄博士的手机一直没有关过,即使夜深人静的时候,当电话响起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有人发现白鳍豚了?

  “自从‘淇淇’去世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活着的白鳍豚,不仅我没见过,国内外的科研专家和渔民们都没有再看见过它。”8月31日下午,在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里,王克雄说。王克雄把“淇淇”的死亡表述为“去世”,而白鳍豚馆工作人员更爱用“寿终正寝”来表述“淇淇”5年前的死亡。

  “淇淇”曾是一条白鳍豚的名字,它是世界上惟一一条被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鳍豚,也是我国水生物科研工作者亲密接触过的最后一条白鳍豚。从1980年到2002年,“淇淇”在武汉白鳍豚馆生活了22年。如今,当国内外许多专家学人慕名前来时,人们只能看到它的标本,被泡在了福尔马林里的内脏。

  “研究关注白鳍豚和江豚的意义在于,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高层,长江如果连豚类的生存都不能支撑,很有可能有一天它也不能支撑我们人类的生存。”水生所副所长王丁博士说。

  落寞与寂然

  中国惟一的白鳍豚人工饲养基地没有了白鳍豚

  没有了“淇淇”的“白公馆”显得落寞和寂然。

  被称作“白公馆”的地方位于武汉市东湖南路7号。这处绿树掩映的院子对外的正式名称是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白鳍豚馆,这里也是中国惟一的白鳍豚人工饲养基地。由于白鳍豚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加之白鳍豚的饲养棚是一座高大的白色建筑物,所以当地人都把这里称做“白公馆”。

  虽然这里如今还饲养着4条白鳍豚的近亲江豚,但由于已经5年多没有白鳍豚了,所以平时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白鳍豚馆里没有白鳍豚,我们很尴尬,也很急切!”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的赵姓负责人说,“对于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来说,如今哪里发现了白鳍豚的影子,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是现代生存的五种淡水豚类之一。它的历史比国宝大熊猫还要早很多。据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的权威数据,白鳍豚在长江已经生活了2000万年左右。当年和它的祖先同期的许多物种如今多已成为化石。因此,白鳍豚被称为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活化石”。

  白鳍豚视力退化,但声呐系统却特别发达。研究白鳍豚在仿生学、军事科学和医学上都有着重要意义。而白鳍豚仅分布于我国江苏江阴至湖北荆沙段长约1400公里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中,是被世界鲸类组织认定的、我国独有的一种水生鲸类物种。

  1980年以前,人类对白鳍豚的种群数量知之甚少。1984年,初步报道白鳍豚在长江里的种群数量为400头,两年后下降为约300头,而到1990年,科研发现仅为约200头。1995年时,它的数量已不足100头,并被世界鲸类组织确认为世界上几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白鳍豚迅速消亡的原因,被科学家总结为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白鳍豚数量的减少,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古老而在衰退的物种,更重要的是与人类在长江中越来越频繁的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如长江的水利工程建设,渔业的发展,航运的发达,沿江工业建设造成的水体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给白鳍豚的生存带来不利影响,而这些影响还在加剧,造成白鳍豚的灭绝危机。”

  本世纪以来,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多次向国家有关部委紧急呈文,文件呼吁说,如果这样的局面得不到改变和控制,白鳍豚将“很有可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个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水生物研究所的呼吁已引起了国家高层的重视,目前在白鳍豚生存的长江流域,一场保卫白鳍豚的战斗正在进行。但白鳍豚已经不见踪影,科研工作者惟一能见到的,只有已经去世了5年的“淇淇”的尸体。

  珍惜与怀念

  世界上惟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与鲸类学家相处22年

  神奇的白鳍豚“淇淇”是在1980年被意外获得的。

  1980年1月11日,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接到电话,说有渔民在长江作业时意外捕到两头“白江猪”。“白江猪”是当地渔民对白鳍豚的称呼,他们称江豚为“黑江猪”。

  当时水生所刚成立“白鳍豚研究组”,几乎所有科研人员对白鳍豚的了解都来自书本的一知半解。研究所的人员连夜驱车400多公里赶到城陵矶。在当地水产收购站,他们看到了一头白色的、已经死亡多时的白鳍豚。而在它的身边,是一头头部被铁钩钩出两个黑洞的白鳍豚幼仔……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拉着严重受伤的小白鳍豚返回武汉。由于当时通讯不方便,车每走一段时间,就要有人下去给所里等着的同志打电话报告情况,而运送白鳍豚的汽车则继续冒雪前往武汉。

  小白鳍豚被送到水生物研究所时,整个单位沸腾了。“那场景就像过年!”当年参与了运送小白鳍豚回武汉的周汉潮回忆说。“白鳍豚研究组”的创始人、当年53岁的陈佩薰老人则激动得像个小孩一样,一路小跑着向大家报喜:“我们有了活的白鳍豚!”

  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科研人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让体长1.43米、重36.5公斤,当时已奄奄一息的小白鳍豚恢复了健康。在大家参与下,陈佩薰老人给这条白鳍豚起了个名字“淇淇”,谐音奇迹中的奇迹。据科研人员随后的推算,当时“淇淇”的年龄为2岁左右。

  一切都从零开始,一切都在摸索中起步。开始,科研人员对白鳍豚吃什么都搞不清楚。曾把馒头、肉做成鱼的形状给淇淇吃……后来才发现,原来白鳍豚主要是以鱼为主食。

  “淇淇”一天天长大了,水生所开始谋划着要为她娶一个“新娘”回来,同时也希望改变世界上惟一的白鳍豚馆只有一只白鳍豚的现状。但是,由于白鳍豚在当时就已经很少见了,所以这个想法一直到了“淇淇”8岁的时候才迎来一次机遇。

  1986年,当地水产部门捕到一老一少两头白鳍豚,小的取名为“珍珍”。由于“珍珍”当时未成年,科学家们就把她放进“淇淇”隔壁的一个池子里,两个池子中间有一个有水的过道,以便让两头豚在里面可以相互熟悉、交换信息……

  但遗憾的是,在人工饲养的状态下,“珍珍”和父亲都没活几天就分别郁闷而亡,“淇淇”的“初恋”就此结束。后来,科研人员想尽了一切办法,希望能再得到一条白鳍豚,即使是雄性的,也算是给“淇淇”找了个兄弟或伙伴,但这个想法一直未能实现。因为有一段时期,不要说活着的白鳍豚,即使被各种外力伤害致死的白鳍豚尸体,在长江里也已经找不见了。

  而更让科研人员感慨的是,白鳍豚“珍珍”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声学仪器探测到,淇淇经常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科学家最后认定这种声音是他对同类的呼唤,对伴侣和爱的呼唤。科学家还试图通过人工采精,保留“淇淇”的精子。但这个实验做了3年都没有完成。

  “珍珍”去世后,“淇淇”再没见过同类!这样孤独的日子一直到2002年7月14日。这一天,世界上惟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辞世!它曾与中国鲸类学家零距离相处了22年185天。

  疑问与争议

  白鳍豚是否已经灭绝?是濒临灭绝,还是功能性灭绝?

  针对今年以来国内外关于白鳍豚是否已经灭绝、或者是否已经濒危的说法,水生所副所长、国家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负责人,同时也是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负责人的王丁博士认为,目前白鳍豚的现状准确科学的表述,应该是“功能性灭绝”。

  王丁的高级助手、水生所白鳍豚馆馆长王克雄博士解释说,“功能性灭绝”,意思是因物种数量个体特别少而丧失了种群繁衍能力。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着一个物种灭绝。“也可以说,白鳍豚确实已处于灭绝边缘!”8月份以来,王克雄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国内外许多媒体和研究机构这样的询问和解释。

  有意思的是,王丁博士的“白鳍豚功能灭绝说”也遭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的抨击,理由是“功能性灭绝”属于王博士发明的新名词。对此,王丁一直没有回应。

  白鳍豚灭绝的说法来自2006年底的一起大型联合科考。

  2006年底,由中、美、英、日、德、瑞士6国鲸类专家参加的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2006长江淡水豚考察活动”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向上海寻找白鳍豚。寻找活动历时39天,途经3436公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但遗憾的是,大规模高精度搜寻的结果,没有发现白鳍豚。

  一位参加了这次科考、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考察活动使用了两艘大型科学考察船,即中国科学院“科考1号”和“中国渔政42003号”。目视观察平台设在距水面约5米高的两船船顶,前排由3名观察员手持小型望远镜不间断地对江面进行监视,后排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用专门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引进的高倍望远镜同时进行监视。“设备非常先进、精良!”

  考察结束后,中外专家出具的书面报告认定:一,考察期间没有发现白鳍豚。此次考察的结果虽然并不能说明白鳍豚已灭绝,但反过来更进一步说明白鳍豚的状况十分濒危;二,考察发现,白鳍豚的近亲江豚数量也呈明显的锐减趋势;三,考察结果表明,作为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两种顶级捕食者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长江生态与环境不容乐观。

  在这场关于白鳍豚到底是否已经灭绝的学术争议中,中国的科学家一直有点被动。“我们说白鳍豚没有灭绝,但人家就会问,既然没有灭绝,那么最近的活体在哪里呢?如今谁又见过呢?”水生所夏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科研人员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说的再多也没用,只有找到白鳍豚存在的证据才是硬道理!”夏先生说。

  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流域,不仅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白鳍豚,就连水生所的一些人也未见过活体白鳍豚。“我就从来没见过活白鳍豚。”在白鳍豚馆工作的小贾说。小贾是2005年来到白鳍豚馆上班的,当时“淇淇”已经离世。“我只见过标本,还有大量照片资料上的白鳍豚!”

  在水生所里,白鳍豚研究小组的郝玉江博士等专家也没见过:“我是2003年加入这个小组的!晚了一步!至今没见过活体。”

  虽然近几年来,在湖南洞庭湖、安徽铜陵等地,不时有人说看到了白鳍豚,但科研人员所见到的白鳍豚,除了馆里收藏的标本,大多只有门口的三个不锈钢雕像。

  王丁副所长说,10年前的1997年,有关方面曾对长江里的白鳍豚做过一次全面考察,当时的数量为13头左右。10年过去了,这13头的命运会如何呢?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伤痛与灾难

  生存空间受破坏,白鳍豚的近亲江豚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高大气派的“白公馆”里有一口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空水池。白鳍豚馆的工作人员说,自从2002年白鳍豚“淇淇”去世后,这个池子就空了。在这口空水池的隔壁,还有一个水池,里面饲养着4条江豚。

  和白鳍豚馆里没有白鳍豚的尴尬很相似的是,武汉石首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如今也是徒有虚名——没有一只白鳍豚,仅有的是约30头江豚。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科学家们在这里为白鳍豚准备了“浮式网箱暂养池”——面积约200平方米,但这几个暂养池等待了好多年也从来没有派上过用场。

  在长江流域,更让科研人员感到压抑的是,江豚的境况比白鳍豚也好不到哪里去。2006年一次考察结果确认,整个长江里江豚种群约1200-1400头,仅相当于1991年的一半。“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江豚也将像白鳍豚一样难以寻觅”。

  白鳍豚到底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答案,科学家也只能含糊其辞地说,这个种群正在消失,因为人类活动的威胁和影响。中科院院士刘建康、陈宜瑜在一本关于白鳍豚的文章中分析认为,从长江流域历年来收集到的死亡白鳍豚个体看,九成以上的白鳍豚是被人为致死的。

  在武汉市徐家湾一带居住的中学教师王文奎证实,上世纪80年代,常有白鳍豚的尸体漂浮在江中,在他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是1984年竟有18具!

  王丁博士认为,人类在长江上无休止、无节制的乱捕乱捞,直接让包括白鳍豚在内的豚类丧失了食物来源;一些捕鱼的利器——比如滚钩,经常会穿透豚类的身体。还有长江里来往频繁的轮船所携带的巨大锋利的螺旋桨……

  王克雄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水生所曾经在一具白鳍豚的尸体上,发现了被捕鱼的滚钩扎伤的103处伤痕。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博物馆里,陈列着惟一几乎孕育成熟的白鳍豚胎儿标本,它静静躺在福尔马林液体里,好像睡着了。“它就是在要离开妈妈身体时,妈妈的头被螺旋桨削去了一半……”

  长江中下游有湖泊1133个,湖泊入江口历来是白鳍豚摄食和栖息的好地方。但如今视野所及,到处是筑堤、建坝、架桥、设闸。目前除鄱阳湖、洞庭湖外,长江流域的湖泊全部在建坝建闸。王丁说,长江环境的改变已经超出了长江豚类所能耐受的范围,长江干流已不再能够支撑长江豚类的生存和繁衍。

  他举了这样一组数字为例:去年底的考察期间,仅在某一天的白天时段,从宜昌到上海单程船只记录到19829艘交通船和1059只捕鱼船。“平均每公里约有12艘船只,你说白鳍豚能安静生活吗?”

  考察队另外一名科学家的书面报告更让王丁揪心。该报告说:仅湖口一带的大型挖沙船每天就有1300多条。这些大船不仅夺去了白鳍豚、江豚的生存空间,而且其噪声完全覆盖了豚类的声呐传递系统,幼豚无法找到母亲,又瞎又聋的江豚找不到食物,随时会被螺旋桨和渔网伤害,最后只能在小河沟里栖身。该科学家说,这是他一辈子见到的最大生态灾难。

  在武汉长江沿边,当记者问起许多市民见过白鳍豚没有时,相当多的人会反问:“白鳍豚是什么?”

  白鳍豚是什么?白鳍豚是一种曾经被美誉为“长江女神”的水生动物。如今的长江依旧滔滔,但愿“女神”有一天真的还能再现长江。

  长江白鳍豚数量变化

  ■1984年,初步报道白鳍豚在长江里的种群数量为400头。

  ■1986年,下降为约300头。

  ■1990年,科研发现仅为约200头。

  ■1995年,它的数量已不足100头,并被世界鲸类组织确认为世界上几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2006年,由中、美、英、日、德、瑞士6国鲸类专家参加的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考察,没有发现白鳍豚。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编辑: 访问人次:2655 关键字:白鳍豚,长江女神,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加工贸易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