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浙江网)瞬间冷冻的水产品在解冻后接近新鲜产品,同等水平的技术只有日本掌握了一部分。
10月10日电找到高华明这位“牛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半夜12点,他赶到宾馆大堂接受采访。一脚跨过来还没握到手,他便连忙道歉,“实在对不起,久等了。”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研发”和“创新”成了高华明提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这个文绉绉的老师
干了一件不属于他干的事
改变了几代人捕虾的方式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现在手上掌握着价值几亿技术的工程师,最初的职业会是党校讲师。
电子生物学专业毕业,高华明最初的人生定格在了舟山市委党校的讲台上。不过,空余时间,喜欢研究的高华明没少花心思在自己的老本行上。
1989年,经常和渔民有接触的高华明了解到一个信息,渔民使用的传统捕虾方式,是用大铁锤砸到海底惊吓海虾,再用网捕获。可这样的方法有个很大的缺陷,铁锤砸下去的同时也掀起了海底的泥沙,所以渔民收网之后往往一部分是大块的泥沙,而捕获的时候不少虾也被铁锤砸死。
“不完全统计,这种方法会导致虾类70%的死亡率,捕获效率太低了。”
高华明开始翻书查资料,休息的时候还经常和渔民一起出海,渔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外表看起来书生气挺浓的老师即将给大家的捕虾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研究,高华明发现海底一种经常捕虾的鱼类电鳐,能通过器官放射一种脉冲信号,吸引泥沙下面的虾。
“如果能仿生制造一种具备同样功能的器具,那渔民捕虾就容易多了。”高华明并没有空想,经过近4年的钻研,最后研发出了一款“脉冲惊虾仪”,使捕虾量提高了整整5倍。
因为这次发明,高华明开始被外界关注。远在英国的海洋作业专家也专程跑到舟山,向高华明请教仪器的制作原理。
用高华明的话说,那次发明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从此,这个已被外界称作发明专家的老师,辞掉工作,开始涉足海洋科研领域。
搞研究攻关
他有个快被说滥的故事
连续一个星期只啃面包
从党校讲师的角色蜕变之后,高华明只换过一次职位,就是从浙江舟山精工仪器厂的一把手到后来的舟山德昇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
虽然职位不同,但高华明还是那句话,都是搞技术的。
如今45岁的高华明气质内敛,但谈起技术来,他完全投入,以至于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偷偷地说:“你要防止他聊起来就停不住。”还有工作人员这样评价高华明,“他是一个可以不睡觉,不吃饭,拿着资料就去啃技术的狂人。”
高也承认这一点。“有时候,我会思考对某一个技术进行怎样的分解,这时会什么都不顾,老婆经常骂我,说床上都放满了写满了数字的资料。”
在高华明研究所所在的舟山普陀区海洋高科技创业中心,有关他那个“吃了一星期面包”的事迹,已经是一个被说滥的故事。
“刚开始研制第一台超导超低温速冻机的时候,不光技术层面上要突破,在机械本身的运行上,也要跟着摸索。”
那一次,高华明碰到了一个机械上的难题。假使这个难题不解决,设备就无法正常制冷,那就更别谈什么超低温了。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