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9号的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的会议上,泰国卜蜂的高级副总裁Robins McIntosh说,控制EMS的新方法已经初见成效,但同时对虾肠孢子虫病(EPH)已经超过EMS,成为泰国对虾业的另一种威胁。
EHP和EMS的最大区别在于,EMS导致对虾死亡,而EPH则会导致对虾生长缓慢,规格参差不齐。EHP是一种微小真菌的相关孢子,对环境和氯制剂有非常高的耐受力。
McIntosh说:“三年前我们很想阻止EMS,但好像是不可能的,因为EMS能像瘟疫一样能渗透进生物安全系统”。尽管如此,后来人们发现EMS能通过饲料、粪便和虾壳传播,这给控制EMS提供了思路,我们并不是要完全隔离它,而是要破坏它适宜生长的环境,相关的方法就是给池塘建立一个“对虾厕所”,在池塘中间改造一个有效的集污池,再把粪便等污染源泵走,这种方法往往很奏效,发病的池塘通常能控制其继续死亡。“关键就是要保持塘底的干净”,McIntosh说。
相比之下,要控制EHP需要更干净的环境,特别是无污染的育苗环境,干净的池塘环境和无携带病源的亲虾,“这些都无法大规模地实现”, McIntosh 说。
EHP简介
对虾肠孢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中国黄海水产研究所有提到过该病,缩写ECZ)是由一种微孢子虫寄生引起的,因2009年在泰国斑节对虾(P. monodon)上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命名。它是在生长缓慢的虾身上发现的,那时还没有生长缓慢的相关统计。EHP只局限于对虾肝胰腺(HP),其形态类似于2001年澳大利亚报道的在日本对虾(P. japonicas)肝胰腺中发现但未命名的微孢子虫。
编后语:除了泰国之外,今年印度也有几个对虾养殖区发现EPH,并给虾农造成较大的损失,详情请查看本网之前的文章:“虾养不大”已蔓延到印度!印度农业部提醒虾农警惕虾肝肠孢子虫(EHP)病的传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独家报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