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大菱鲆养殖在我国发展迅猛,在山东等环渤海地区大规模养殖。由于目前国内大菱鲆养殖场家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开放式流水养殖而影响大环境质量,大部分场家直接投喂自己加工的冰鲜杂鱼饲料,导致疾病的传播机会增多,加之管理不科学使病害感染机会增多。经过近几年的观察,细菌病成为大菱鲆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搞好细菌病的防治是目前工厂化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菱鲆常见的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弧菌病
1.症状:大菱鲆幼鱼肠道白浊,腹部膨胀,眼球突出或变混浊,解剖检查内部各器官和肌肉组织有弥散性或点状的出血,肠道有炎症,肠黏膜组织腐烂脱落,形成黄色或黄红色黏液。
2.诊断方法:①根据以上症状可初诊。②显微镜检查,从体表溃烂处或内部器官的病变组织中刮取一点组织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微弯曲的细菌。
3.流行情况:在水温10℃~16℃的低温期易发生此病。另外在稚鱼期也易发生此病。
4.治疗方法:
①用盐酸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粉剂,每天每千克鱼用50毫克~75毫克。
②磺胺甲基嘧啶(SMl)、4-磺胺-2.6-二甲氧嘧啶(长效磺胺E,SDM)、4-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SMM)等纯粉剂,每天每千克鱼用200毫克混合在饲料中,连续投喂3天~7天。
链球菌病
1.症状:病鱼眼球突出,眼球周围充血,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剧烈出血。
2.流行情况:从稚鱼至2龄~3龄的大鱼都可感染。7月~9月高温季节易流行,水温20℃以下则较少发生。
3.防治方法:盐酸强力霉素,每天每千克鱼20毫克~50毫克,混入饵料中连续投喂7天。
假单胞菌病
1.症状: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在体表形成含有脓血的疖疮或溃疡,肠道内充满淡土黄色黏液,但直肠部为白色腐烂状黏液,肝脏暗红色或浅黄色。
2.诊断方法:此病仅从外观症状上诊断是困难的,要确诊必须以病鱼的肝脏等部位作细菌分离和鉴定。
3.流行情况:从幼鱼到成鱼都可发病,尤以夏初到秋季更易发生。
4.防治方法①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避免放养密度过大或投饵太多。②治疗用四环素每天每千克鱼50毫克混在饲料中连续投喂10天以上。
爱德华氏菌病
1.症状:大菱鲆腹部及两侧发生大面积脓疡,脓疡的边缘出血,病灶因组织腐烂,发出强烈的恶臭味。腹腔内严重积水。
2.诊断方法:可根据以上症状诊断。
3.流行情况:大菱鲆的幼鱼期较严重,成鱼期也有发生。
4.治疗方法:可用氟哌酸等抗菌药物治疗,但注意应防止产生抗药性。
滑走细菌病
1.症状:头部、躯干、鳍等处都发红出血,在发病后期引起皮肤溃疡或尾鳍腐烂,在所有的病灶处都可看到长杆菌。
2.诊断方法:根据以上症状诊断。
3.流行情况:低水温期易发生此病。4.治疗方法:
①用复方新诺明(SMZ)投喂,每天每千克鱼50毫克~100毫克拌入饲料中。
②用土霉素每天每千克鱼100毫克~150毫克拌入饲料投喂,时间为一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