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最近,不少市民向晨报反映,6月1日烟台正式进入伏季休渔期后,市场上依旧有现货海鲜出售,据说大多数是使用违规网具“地笼”捕获而来。昨日,烟台市、莱山区两级渔政执法部门在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开展清理“绝户网—地笼”专项执法行动,6个小时共查获“地笼”100多个。对此,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地笼真狠,10厘米小鱼难逃其网
昨日上午8:00,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所属的中国渔政37078与莱山区中国渔政37076执法船,在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联合开展清理“地笼”的专项执法行动。记者跟随执法人员乘坐执法船一路跟随采访。上午8点30分,莱山区渔政部门的执法船已经在周边海域进行了一次巡查,并发现了几个“地笼”的浮漂,通过对讲机,向联合执法组报告了“地笼”所在的位置。
到达指定海域后,记者看到,海面上仅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白色浮漂作为标记物。当执法人员把一个“地笼”起获上来后,记者看到,笼内除了几条小巴蛸,网获的鱼虾蟹个头都比较小,其中多条黑鱼个头还不足10厘米。“这处‘地笼’应该是刚刚放入海中不到一天,网的多是小鱼小虾,如果放置两天,笼内渔获会更多。”莱山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执法人员黄俊利告诉记者,地笼的网目尺寸普遍较小,所以很容易捕获一些未成熟的小鱼小虾。
“今年伏季休渔期的执法力度很大,基本上没有捕捞渔船违规出海作业,据调查,目前海里的地笼多是养殖渔船在从事海上养殖作业时违规放置的。”市渔政站的负责人介绍,违规作业的渔民一般会在头天夜里趁夜色出海放置地笼,第二天或第三天时利用到养殖区作业的间隙,“收笼”或“倒笼”。
违规渔民用GPS定位,清理地笼执法不易
昨日中午12点,用了将近3个多小时的时间,执法人员对该处“地笼”进行清理,并把违规“地笼”进行了查封。记者数了一下,仅这一处就查获了70盘“地笼”。
“违规地笼一般都是串起来的,一盘地笼的长度就能达到7米左右,一处违规地笼的长度就能达到100多米。”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与其他渔具相比,地笼存在着作业隐蔽性强的特点。烟台海域广阔,打捞地笼犹如大海捞针,加上海上清理地笼,还要根据海上风浪、气候等情况来进行,因而清理地笼执法相当不易。有不少渔民为了逃避执法打击,更是采取海下放暗笼的方式,有的在养殖区内将地笼绑在网架下面,有的甚至用锚拉网的形式,给执法带来了困难。
根据既定计划,两艘执法船继续对四十里湾海域进行巡查,而两艘执法快艇也同时出动到附近的养殖区内进行巡查。12点40分左右,执法快艇传来信息:“发现一处‘暗笼。当执法船靠近该处海域时,记者并没有在海面上看到任何标记物。执法人员用长钩深入海中,果然勾起了一个地笼。
“现在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一些渔民也开始用起了‘高科技’,漂浮标记也越来越小,甚至根本看不到。”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逃避查处,有的渔民购买了GPS定位设备,把地笼底部挂上重物,使其半潜在水中,水面上不需要做任何标记,只需要通过GPS记下“放笼”的坐标,隔天根据坐标来收笼就行了。“本来查地笼就是要靠肉眼来搜索,而这种半潜式的地笼,我们只能通过经验来发现,确实给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黄俊利说道。
市县两级执法人员认真仔细地搜索海上每一个可疑点,经过一天的艰苦奋战,共清理地笼100余个。
全市清理地笼等禁用渔具1200余个
地笼学名叫定置串联倒须笼,类似一种陷阱,专门捕获近海底层鱼虾类资源,这种渔具成本低、投资少、效益高、操作比较简单,在养殖渔船和小马力捕捞渔船中使用率较比高。地笼的网目尺寸很小,渔获物选择性较差,底层鱼虾只要钻进地笼就很难逃脱,大小鱼虾通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人们又叫它“绝户网”、“扫地穷”,山东省将其列为禁用渔具,严禁制造、销售和使用。这种渔具主要在近岸养殖区作业,作业方式极为隐蔽。
据了解,市渔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结合“护渔”行动、伏季休渔管理,组织沿海县市区渔政部门坚持开展专项打击、清理、取缔行动。今年是“绝户网”整治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利用休渔前期秩序比较稳定的这段时间,在全市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清理。行动第一阶段从莱山区、高新区、牟平区、芝罘区、开发区开始依次在全市展开,整个专项行动将持续到年底。截止到目前,全市已经清理地笼禁用渔具1200余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