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无鱼”、“鱼仓闹鱼荒”的尴尬已困扰浙江这个海洋与渔业大省多年。要解决这个问题,让众多鲜活海产品重回百姓餐桌,需要从源头和终端“双管齐下”,在增加各种鱼苗、虾苗、蟹苗数量的同时,解决滥捕滥捞的现象。
昨天,农业部就在象山县举办了一场全国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工作现场会,随后又与省政府联合举办了“东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地笼网、串网、违规囊网
张张都是“绝命网”
一张10来米长的地笼网,口子只有四五十厘米大,网眼直径不到1厘米,有人密密麻麻在滩涂上将其铺开,张开“天罗地网”。涨潮时,无论你是虾兵蟹将还是大鱼小鱼,进来之后就很少能逃出去。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一扫光”。
滩涂上还有一种串网,把网眼很小的渔网用竹竿或木棍插着,围成一道道围墙,而且路径弯弯曲曲,就像迷宫一样。鱼虾进了这样的“迷宫”,哪里还找得到出路?
渔船作业时,经常后面拖着一张大渔网,而渔网的最后端称为囊网。钱江晚报记者昨天看到的违规囊网,直径甚至不到0.5厘米。而据象山县渔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规定网眼最小直径不得小于5.4厘米,目的就是保护那些刚出生不久的小鱼小虾,让珍贵的渔业资源能够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更狠心的是一种叫电脉冲(俗称电瓶)的违禁渔具,拖在渔船(以拖虾船居多)后面,入水二三十米深,可以把各种鱼虾都电晕,真有点斩草除根的味道。
林永法是象山县石浦镇石浦渔村人,从1968年开始从事海洋捕捞,做了整整40年的渔民。“这种电瓶甚至把头发丝大小的小虾都电晕电死。这些小虾原来都浮在泥沙上,被电瓶一麻,就会跳起来进了渔网。”用电瓶捕虾,产量可以提高10倍以上,原来几十斤的捕捞量可以提高到几百斤。但这些小虾根本卖不出价钱,只能做几毛钱一斤的饲料虾。
林永法说,像这种地笼网、串网,以前在滩涂上到处都是。因为都是野生的鱼虾,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比如养殖的白虾卖40元一斤,捕捞上来的白虾就能卖60元左右。正是因为眼前利益的诱惑,滥捕滥捞的现象才越来越严重。
清除“绝户网”、“三无船”
鱼苗虾苗蟹苗入东海
如果任由“东海无鱼”的困局延续,那么,今后各种野生海产品将逐渐远离老百姓的餐桌。因此,从去年开始,我省开展了以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为重点内容的“一打三整治”行动。
这两年,一到捕捞季节,大家对价廉物美甚至卖出白菜价的梭子蟹印象深刻,而这实际上是渔业部门长期不懈坚持增殖放流的结果。据介绍,光是象山县,去年以来就已经放流了7000多万尾大黄鱼、梭子蟹等种苗。
昨天,农业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又联合在象山石浦海域举办“东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大黄鱼、黑鲷、黄姑鱼、石斑鱼、中国对虾……放流的各种苗种共计1700多万尾。一边是禁止滥捕滥捞,一边是增殖放流,也许过不了几年,几乎绝迹的野生大黄鱼就会逐渐游回百姓餐桌,身价也有望慢慢回落。
林永法对此印象深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出去捕鱼,运气好的话一网还能捕到1万多斤大黄鱼,每条基本上有二三斤重。九十年代后,最多只能捕到几百斤大黄鱼,而且鱼越来越小。进入本世纪就几乎捕不到了。”
林永法说,以前出海捕鱼,90%以上是鲳鱼、带鱼、墨鱼、马鲛鱼等这类的大鱼,现在则70%以上是青鲇鱼之类的小鱼,而且捕捞量越来越少。不过,近两年来,已经有渔民能零星捕捞到大黄鱼,至于梭子蟹就更多了,他认为这都是增殖放流的作用。
“到了捕捞季节,以前梭子蟹一般占捕捞量的二三成,现在占到了六七成。”林永法说。去年还有渔民捕到了100多斤重的石斑鱼。“只要不过度捕捞,这么多鱼苗放流下去,大黄鱼迟早会回来的。”
据统计,截至3月底,我省共核查出12928船涉渔“三无船舶”,目前已取缔11350艘,原定三年取缔的任务有望在今年底内全面收官。全省共取缔地笼网、串网、近岸张网等违禁渔具93316顶。
作为海洋渔业大县的象山县,到2月10日共取缔1659艘涉渔“三无”船,超额完成四年任务;清除串网22.4万余米,地笼网4.5万顶;同时按1:1的比例安排1.2亿元转产转业、生活补助资金,进行岗位培训,鼓励渔民向休闲旅游、水产养殖、来料加工等行业转移。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捕捞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