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以肯定的说,通威股份设施研究所做的这四件事,绝对是件件满足用户需求的大事——究竟是四件什么事,能让用户轻松应对挑战,给环境带来改善,推动整个中国的渔业行业、甚至是国际的渔业行业的进展?
2014年9月底和10月底,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带队视察了股份广东、江淮两个片区的“365科学养殖模式”示范基地,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所长吴宗文全程陪同,并作了相关课题的汇报;另一方面,南京通威水产科技公司的“渔光一体”项目正式立项,设施渔业研究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获得了重大突破。
年关将至,通威报记者专访了吴宗文所长,全面梳理了设施所2014年的工作。
渔光一体:造福人类的事业
结合通威三十余年在水产养殖行业的积淀和光伏太阳能上下游环节的全面贯通,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下达了研究“渔光一体”项目的指示,这一开创性的工作落在了吴所长带领的设施所肩上。
为了探索光伏与通威高效池塘“365现代健康渔业养殖模式”(即池塘底排污、固液分离、鱼菜共生、湿地净化、节水循环,有效防治养殖内外源性污染)的优势互补,同时与复合增氧、罐装自动投饵、水质在线智能监测等集成创新技术相结合,实现持续产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并且满足现代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实现高效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益结合,打造“现代渔业-光伏一体化,综合立体开发”模式,在有限的养殖水面中结合通威先进“渔光一体”模式,集成创新,立体开发,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点。
设施所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做了全面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号称的“渔光一体”工程有些名不副实。吴所长介绍,“大部分现有的‘渔光一体’只是在滩头上搭了渔光一体的牌子,而下面的鱼池高低不平,水深的有一米多,浅的只有一、二十公分,既不适应鱼的生长,也不便于捕捞,亩产仅有百斤左右。”
否定了与外界合作的可行性后,设施所于2014年3月在南京通威水产科技公司搭建了自己的试验基地。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设施所用黑色遮阳网代替光伏发电板,按照搭建温室大棚的办法,比对真正光伏板的大小、宽窄、高低做成架子板,历经三次才成功把遮阳板搭建好。
为了找到最佳的遮光面积,及其对藻类、产量、溶氧、水中生物最佳影响幅度,达到最佳的光伏发电量和养鱼产量,实现渔光双丰收,设施所采取了对比试验:选了十口池塘,做五组对比试验,分别为零遮光、25%遮光、50%遮光、75%遮光、100%遮光,全程跟踪测量溶氧、浮游生物、藻类、温度、PH以及其它化学指标的变化,还对鱼的产量、饵料系数、养殖成本高低进行对比,最终测验出最佳遮光面积,为模式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2014年5月,试验塘正式下苗开始养鱼,为了达到养殖过程的精细管理,试验塘饲料的投入记录,溶氧、PH、水温、光照度等指标白天的测定记录由人工完成,晚上、阴雨天则由通威智能养殖系统记录,并汇总在电脑上。吴所长表示,光照度的测定是最繁杂的,“分为直接光伏板下的光照、散射光的光照、阴影的光照,空气中的光照的测定,空气中不同高度的光照的测定,而水下光照的测定分为水面下五公分、十公分、二十公分、三十公分的光照测定。”
设施所在进行光照测定时还发掘了一项光照对藻类影响的专题研究。研究发现,空气中光照强度达到十万勒克司的时候,在遮阳板下的水面是两万勒克斯,水下十公分仅为四到五千勒克斯。这个发现给吴所长很大的启发:“藻类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过去以为是水质过肥缺氧倒藻,这一次发现了光倒藻的厉害。腐烂的藻产生藻毒素,而且有一股腥臭,会导致鱼中毒。我们遮光的,烂藻少,而没遮的烂藻多,证明遮光对抑制藻类过剩有好处。”
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以及证实光照能杀死藻类的发现,吴所长及股份设施所的人员专程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请教了专门研究藻类的专家。吴所长说:“专家们对我们的测量数据非常感兴趣,中科院的王强博士也认为这是惊人的成果,对中国水产养殖有重大的贡献。”在对此研究课题进行验收时,股份设施所邀请专家到现场参观,并查看通威相关研究资料、听取设施所汇报。
专家们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意义非凡,并且通过延伸鉴定,将成果界定为国际先进养殖成果。
智能渔业:解决劳动力不足
2014年4月22日,刘主席指示,由吴宗文所长牵头,设施所和信息部组建“智能渔业”专项研究小组。吴所长介绍,目前中国养鱼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些老弱病残,但是养鱼的劳动强度特别大,扛饲料、下水捕鱼都是体力活。为了解决这一劳动力问题,实现自动投喂、自动增氧、自动清理水池、自动排污,达到养殖装备工程化、管理智能化、养殖技术精准化的目的,通威“智能渔业”项目正式启动。按照刘主席的要求,专项研究小组在吴所长带领下,股份设施所、信息部、自动化设备公司的同事去了国内智能养殖示范点参观学习,对比分析,同时购买先进设备带回来研究。
通威的智能养殖系统在多次摸索后正式推出,包括在线监测、自动增氧、智能监控、手机养鱼等子系统。吴所长说,“目前这个系统国内领先。我们的系统方便现场维修调整、经济可靠、界面美观、数据统一;同时一台主机达多达16个数据接口,而国内的主流同类产品只有4个接口。”
电化水:健康安全食品的保障
按照刘主席的指示,设施所对电化水设备进行了全面改进,改进后的设备,成本降低、寿命延长、结构紧凑美观、适用性强,已建立一套电化水处理设备综合体系。设备已通过成都市质监局认证取得合格证,同时通过了四川省质监局认证,取得了《渔用电化水处理设备》和《杀菌电话水处理设备》等两项企业标准。
吴所长介绍,通威海南水产食品公司已开始在鱼片加工环节示范使用,春源食品公司也在示范应用当中,下一步会应用到对虾种苗繁育的水处理环节以及空间杀菌环节。“电化水杀菌,不仅提高种苗的孵化率,并且对于提高粘性,效果很好。同时,电化水用于鱼的运输可以提高30%载鱼量,保障活鱼品相。”
截至目前,通威电化水处理设备根据功用及需求已开发、拓展为包括“渔用电化水处理成套设备”、“杀菌电化水处理成套设备”、“杀菌电化水干雾空间消毒一体设备”、“超声协同电化水处理成套设备”、“高压脉电场杀菌装”、“小型化电化水设备”等涉及多个领域、适用不同需求的多功能、多型号的电化水处理设备应用体系。
底排污:全面普及
池塘养殖污水治理,是现代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多数精养高产池塘养殖沉积物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使养殖池塘成为鱼粪坑,导致养殖水体内源性污染,而排放的养殖污水未经固液分离、鱼菜共生、人工湿地等物理、生物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农灌渠,对当地及下游水域环境造成外源性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股份设施所为探索环保、高效的科学养殖工程,建立节水环保渔业示范基地,做了大量调研。通过刻苦钻研、集思广益,创新设计与建设了池塘底排污工程系统,有效防止了养殖内源性污染。养殖污水经粪水沉淀分离池,人工湿地、鱼菜共生等物理、生物处理后达到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再循环利用或排入沟渠,达到防止养殖内、外源性污染,实现养殖水体良性生态循环,为发展持续健康渔业和通威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4年“365模式之底排污”技术在全国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按照刘主席的要求,股份严总的指示,吴所长还准备开办一个培训班,为通威股份每一个分、子公司培养关于池塘底排污的规划、设计、制图、施工的人才,让分、子公司可以自行规划设计安装底排污系统,进一步推广、普及底排污系统。WEm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唯有创新才能使研究不断推进,并为通威在前进的道路上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做出贡献,这是吴所长在采访快要结束时说的话。设施所在通威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吴所长也为通威乃至行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成熟的专业技术人才。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企业经营领航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