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辣炒螺,一扎啤酒———你知道吗,这种平日里令许多人醉心的消暑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8月8日,沧州市卫生部门发布夏季食品卫生安全预警,告诫市民一种叫织纹螺的贝类会引起中毒,切勿食用,并要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该市卫生部门发布的安全预警还特别强调,市民在食用螺类时要注意对织纹螺的识别。织纹螺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壳上有斜状螺纹。该市卫生部门提醒市民如误食织纹螺后,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为了彻底封堵织纹螺,该市食品卫生监督员在全市的主要水产批发、零售市场开展巡视检查,同时通知各水产经营户不要采购、销售织纹螺。一旦发现经营销售织纹螺的行为,将依法对相关餐饮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部门。该市卫生部门提醒市民如发现餐饮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举报。
目前,沧州市已检查水产经营户100余户,未发现织纹螺踪迹。
织纹螺,又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对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独特的富集能力。麻痹性贝类毒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热稳定,并不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其毒理作用为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产生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目前尚无对症解毒剂。正常人若食用20克这种螺肉就有中毒死亡的危险。现初步判定织纹螺可能含有3种麻痹性毒素,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