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虾整体养殖情况较去年稍好,但偷死、红体等症状依然高发,受台风、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较大。据本刊记者调查,广西养殖较为理想,广东、海南好转迹象显现,而福建养殖仍较差,江浙一带养殖对一代苗需求再次井喷,养殖不错,但在上海区域,对虾发病较为严重。
虾苗作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根”,一直备受业内人员关注。目前(8月下旬)不生产冬棚苗的企业,今年育苗生产已接近尾声,陆续开始忙于对今年运营做总结,计划明年生产销售等事宜。到底今年亲虾表现如何?育苗手法有何改良?各苗企经营表现怎样?苗企明年战略有何调整……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虾苗企,聚焦苗企管理高层。
■ “SIS”亲虾明年仍独占鳌头
2013年,南美白对虾主养区整体养殖情况不乐观,出现大面积发病。不少追求长速快品种的养殖户,纷纷转变思路放养抗逆性、抗病性强品种。“科拿湾”凭借2103年上半年在抗逆方面表现不错,亲虾订单大增。
今年亲虾订单情况如何?经本刊记者走访苗企得知,现(2014年8月下旬)已有少部分苗企已下明年亲虾订单,而接下来将是苗企下单高峰。多家苗企反映“SIS”亲虾今年表现相对稳定,明年订单更倾向“SIS”亲虾品牌。
据悉,湛江粤海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下称“粤海种苗公司”)有3个亲虾基地,其中以海南铺前镇木兰湾基地、广东徐闻基地为主,今年进口“SIS”亲虾7,000对,而东海岛基地今年进口“科拿湾”亲虾1,000对。“近几年,公司在东海岛基地尝试了不少其他品牌亲虾(‘SIS’除外)。总体来看,‘SIS’亲虾还是比较稳定,不管是幼体产量、虾苗长速,还是养殖成活率等指标表现都不错。基于这些考虑,明年计划全部进口‘SIS’亲虾,共8,000对。”粤海种苗公司总经理张良军说道。
“今年国联进口两批夏威夷‘SIS’亲虾,共13,500对。感觉有一批亲虾的生长速度有点不同,不算十分稳定。但总体来看,还是 ‘SIS’一代苗的生长速度比较均匀。计划明年全部进口夏威夷‘SIS’亲虾13,000~15,000对。”湛江国联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荣球如是说。
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下称“金阳公司”)总经理李活也赞同。“‘SIS’一代苗的生长速度比较平衡,放养的虾苗,即使规格不整齐,大、小苗长速都不错,而‘科拿湾’长速稍微偏慢。假如它感染病原,由于抵抗力较强没有出现大量死亡,长速可能慢些。”他说道。据悉,金阳公司今年进口亲虾以“塞班”为主,“SIS”、“科拿湾”为辅。明年计划还是以“塞班”为主,“SIS”亲虾比今年进口量有所增加。
而在淡水养殖区域,虾苗销量占公司总销量9成以上的湛江市徐闻县鼎盛水产有限公司,其总经理苏永明斩钉截铁地说:“今年各大亲虾品牌表现都不错,但在淡水养殖区,‘科拿湾’占的优势比较明显,排塘率较低。”
“到目前(8月下旬)为止,已销60亿尾苗,客户养殖的虾,整齐度不错。我跟科拿湾公司已合作5年,只有去年年底进口的‘科拿湾’亲虾,有一批表现较差,客户反映虾生长不均匀。一个月后我就把它淘汰掉,重新进一批‘科拿湾’亲虾。那批亲虾生产的虾苗,客户反响不错,生长均匀。计划明年还是进口‘科拿湾’亲虾。”苏永明如是说。
据悉,苗企对亲虾品牌的选择,基本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能否及时满足苗企对亲虾数量的需求。只有满足用量,苗企才可能做到稳定生产,供应市场。二是亲虾品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具体包括亲虾的交配率、孵化率等指标,还要考察养殖户的养殖情况、接受程度等。
■ 替代丰年虫的人工饵料,国内苗企接受度不高
有人提倡使用人工饵料替代天然饵料,目的是为了降低天然饵料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风险、避免丰年虫因采收季节不同而出现的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但也有不少人质疑人工饵料能否真正满足虾苗对营养的需求,会不会影响虾苗后期生长,能否体现出经济效益等。
现生产替代丰年虫的人工饵料企业不少,如:英国的比利时英伟水产集团(下称“英伟”)、美国的Zeigler公司等。到底推广进展如何?用户接受程度如何?经调查发现,现苗企接受程度不高,主要是相应技术服务不到位,效益无法体现。
洪荣球坦然表示:“使用生物饵料培育的苗,质量不错,但没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也做不好,控制不好对苗影响很大。而英伟公司的产品我们也在用,但用量不大。对产品把握好的技术员用量稍大,不习惯的则使用较少。这产品质量还可以,但是价钱有点高,效益体现不出来。目前很多技术员对这产品的使用都比较生疏。”
“人工饵料兼顾替代丰年虫才可以,再好的产品也要看有没有被技术员接受。”湛江市东海岛东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立清如是说。
据悉,人工饵料替代丰年虫,只要效益体现出来,还是很受苗企欢迎。但效益能否体现出来,这育苗方法能否被各苗企接受,这涉及多方面因素。其一是厂家的产品是否真正能起到替代丰年虫效果,只有产品质量过关,才能真正长久打开市场;其二是相应的技术服务是否做到位。好产品,不正确使用,效果也体现不出来;其三是效益问题,假如只是能替代丰年虫,达到降低生物安全性风险目的,但成本过高,相信不少苗企还是愿意走传统育苗道路,承担生物安全性风险;其四是公司推广、销售网络是否完善。虽然好产品较易被苗企接受,但只依靠口碑相传,推广较慢,效益较低。作为苗企老板,对每步决策都会非常谨慎,考虑到企业的风险性等问题,对于新产品可能会少部分试用,但这口口相传的操作,推广方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种苗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