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浅议黄颡鱼池塘精养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4/8/29 17:14:11  来源:《广东饲料》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黄颡鱼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成为具有较高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颡鱼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1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1.1 食性与摄食
  
  黄颡鱼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水生昆虫、小鱼虾、螺蛳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人工养殖条件下,黄颡鱼可全程摄食配合饲料(粉料与膨化饲料)。黄颡鱼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一般白天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上层觅食。因视觉不发达,黄颡鱼觅食主要依靠嗅觉、触觉。
  
  1.2 生长特性
  
  黄颡鱼为小型鱼类,生长速度较慢。天然种群1龄鱼体重为3~5g,最大可达50g,2龄鱼多在50~100g。养殖黄颡鱼1龄鱼最大规格可达100~150g,2龄鱼最大规格达400~500g。黄颡鱼雌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雌鱼生长速度慢,且体重达到50~100g时生长明显减缓或接近停滞;雄鱼在400g规格前仍可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池塘精养条件下,黄颡鱼养殖单位产量为2000~3000kg/667m2,最高可达4000kg/667m2以上。
  
  1.3 生态特性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在1℃~38℃水温条件下可存活,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黄颡鱼营底栖生活,对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水体溶氧量大于2.0mg/L时能正常生存,低于2.0mg/L时出现浮头现象,1.0mg/L时出现窒息死亡。但黄颡鱼具有集群活动的特性,生性胆小、喜扎堆栖息,在密集分布的情况下对溶氧的要求较高,为保证黄颡鱼正常的摄食与生长,水体溶氧量应高于3.0mg/L。黄颡鱼较能适应酸性环境,但对碱性环境较敏感,在微偏碱的水体中(pH=8.2)可能表现出较强的毒性效应(皮肤腐烂,体色发白,甚至死亡);最适pH值范围为7.0~7.6。黄颡鱼对盐度具有一定耐受性,在盐度为0~7‰范围内其生长和成活率不存在差异。
  
  2 黄颡鱼池塘精养关键技术
  
  2.1 合理放养
  
  2.1.1 放苗时间与放苗密度
  
  珠三角地区养殖黄颡鱼放苗时间主要为4月至8月,以5月至6月较集中。放养的黄颡鱼苗有刚孵化不久的仔稚鱼苗(俗称“鱼花”),亦有经过一段时间培育的幼鱼苗(如规格为0.5~1.0g/尾)。因黄颡鱼雌鱼成鱼规格显著小于黄颡鱼雄鱼,部分黄颡鱼苗生产企业在研究黄颡鱼全雄鱼苗繁殖技术(雄性率大于95%),但目前黄颡鱼全雄鱼苗尚未在养殖生产中推广使用。
  
  黄颡鱼仔稚鱼苗的放养密度为4万~6万尾/667m2,幼鱼苗的放养密度多为2万~4万尾/667m2,视鱼苗的成活率与水源情况考虑分塘养殖或中途补苗。
  
  2.1.2 套养
  
  黄颡鱼营底栖生活,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黄颡鱼养殖池塘可套养少量的鳙鱼或鲢鱼(活动于水体中上层,滤食性)。而鲫鱼(底栖鱼类,杂食性)、草鱼(居水体中下层,草食性,喜食人工配合饲料)等鱼类与黄颡鱼在活动空间、摄食活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不宜作为黄颡鱼池塘的套养品种。此外,鳙鱼、鲢鱼可通过滤食水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对改善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鳙鱼、鲢鱼一般在黄颡鱼苗放养半个月后才开始放养,鳙、鲢鱼苗全长为10~375px,放养密度为200~400尾/667m2。
  
  2.2 投饵管理
  
  2.2.1 饵料的选择
  
  黄颡鱼仔鱼在孵出后的第4天开始开口摄食外源性食物,随着仔鱼的生长,仔鱼饵料的种类依序更替为:“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虫类幼体等”→“大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摇蚊幼虫、寡毛类等”。在养殖生产中,黄颡鱼仔鱼开口摄食早期一般投喂枝角类浮游动物,5~7天后转为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粉料),如长吻鮠配合饲料;当黄颡鱼苗全长达到6~175px后又改为投喂黄颡鱼配合饲料(膨化饲料)。其中,在投喂粉料阶段,使用部分对虾配合饲料、冰鲜鱼浆与粉料三者混合投喂,亦可取得较好养殖效果。在投喂膨化饲料阶段,部分黄颡鱼养殖户为了减少饲料成本,在黄颡鱼规格为50g/尾前投喂价格较便宜、蛋白质水平较低的配合饲料,如塘鲺鱼料,然后才投喂价格、蛋白质水平较高的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但此养殖模式在养殖效果上与全程使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养殖模式存在较大的差距。
  
  2.2.2 投饵时间与投饵量
  
  黄颡鱼属昼伏夜出鱼类,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摄食量少或不摄食,夜间摄食活动活跃。仔鱼在8:00至14:00摄食能力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摄食;16:00后摄食逐渐加强,在20:00至次日2:00摄食能力较强,并在22:00达到摄食高峰。因此,黄颡鱼养殖大多白天不投饵,晚上分批投饵,黄颡鱼仔稚鱼每晚可投饵三次,时间分别为20:00、22:00、0:00;黄颡鱼幼鱼或成鱼每晚投饵二次,时间分别为19:30、23:00。黄颡鱼仔稚鱼阶段,按照饱食投喂法确定投饵量,日投饵率约为10%;幼鱼或成鱼阶段,则视天气情况与鱼体健康情况,适当控制投饵量,日投饵率可为3%~5%。
  
  此外,黄颡鱼摄食速度较慢,摄食时间长,黄颡鱼养殖池塘一般在投饵台旁的水面用密纱网设置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围网,以避免饲料漂至池塘边影响摄食。围网面积视池塘面积与鱼苗数量而定,一般约为20~30m2。
  
  2.3 水质调控
  
  水质恶化是池塘养殖鱼类发生病害的主要诱因,高密度养殖黄颡鱼对池塘水质条件要求高,水质调控对黄颡鱼养殖成活率具有重要的影响。调控水质常见的方法是换水,一般春季或秋季每20天左右换水1次,夏季每10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750px左右,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875px以上;冬季较少换水。池塘注入新水后,还应泼洒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因为水体pH值偏高可能会对黄颡鱼产生毒性作用,黄颡鱼池塘水体消毒应慎用生石灰。
  
  除了换水,要保持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稳定,还应对池塘定期添加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物学方法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光合细菌能迅速消除水体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残饵、粪便、浮游生物残体及有机碎屑等有机物,使之矿化为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减少有机废物在养殖池塘中的沉积;EM菌为复合微生物菌群,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可将水中有机物转化成各种营养元素,促进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增加水中溶解氧,减少氨氮、硫化氢等的含量。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应注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厂家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属好氧性细菌,施入水体后可能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用时应注意增氧。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坚持每日开动增氧机,亦是调控池塘水质的重要措施。
  
  若池塘水质出现恶化,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水质,调控方案之一为:先使用化学类的底质改良药物和增氧剂,快速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再使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提高水体中有益菌的含量,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并促进池塘水质条件的逐步改善。
  
  2.4 病害防治
  
  在珠三角地区,每年5月至8月是黄颡鱼病害高发季节,其病害具有病情持续时间长、病鱼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黄颡鱼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养殖生产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有红头病(俗称“一点红”)、细菌性溃疡病(俗称“烂身病”)、出血性水肿病等。
  
  2.4.1 红头病
  
  ① 流行特点与主要症状
  
  红头病,又称“爆头病”、“一点红病”,其致病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或鲇鱼爱德华氏菌。黄颡鱼红头病流行的水温为18℃~28℃,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黄颡鱼较少发病。在江浙地区,每年的5-6月和9-10月为发病高峰期,在珠三角地区,4-10月均可能发病。黄颡鱼红头病主要危害25~200g的黄颡鱼鱼种或成鱼,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螺旋状游动;鳍条基部、下颌、鳃盖、腹部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肝肿大,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脾肿大充血,颜色灰黑;后期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上方形成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颅骨裂开,露出脑组织。
  
  ② 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定期换水,使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并坚持开动增氧机提高水体溶氧量;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每15天消毒一次,每次连续用药2天。使用水体消毒药后,还应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以保持水体中有益菌类的足够含量。
  
  治疗措施: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同时,拌喂复方新诺明,第一天用药量加倍,连续用药5天。具体用药量参考商品药使用说明。
  
  2.4.2 细菌性溃疡病
  
  ① 流行特点与主要症状
  
  细菌性溃疡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均为条件致病菌。该病具有流行区域广、流行季节长、暴发性流行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珠三角地区,每年的6-8月为该病的高发季节,病鱼治愈后仍可重复感染发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体表溃烂,身体中后部常有大面积的退色斑,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有的尾鳍腐烂,下颌和腹部发红,口腔周围和鳃盖边缘溃烂;鳃瓣发白呈贫血症状,鳃丝和鳃小片肿胀、融合甚至溶解;肝脏肿大,并呈不同程度的糜烂状,空肠。
  
  ② 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与红头病的预防方法相同。
  
  治疗措施: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消毒水体,第三天再使用光合细菌制剂提高水体光合细菌数量;同时拌喂庆大霉素与恩诺沙星,连续用药5天。
  
  2.4.3 出血性水肿病
  
  ① 流行特点与主要症状
  
  出血性水肿病属细菌性疾病,但其病原体尚未确定。该病在黄颡鱼苗种与成鱼阶段均可发生,对黄颡鱼苗种危害较大,水温在25℃~30℃时易暴发,死亡率可达80%以上。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肠内无食,充满黄色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点;病鱼在水体中不停旋转,不久即死亡。
  
  ② 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参考红头病的预防方法调控水质与消毒水体;在高温季节,定期拌喂大蒜素、维生素C与护肝类药物,每15天一次,每次连续用药3天。
  
  治疗措施: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消毒水体;同时拌喂三黄粉、水产用护肝药与维生素C,连续用药5~7天;待病情稳定后再加拌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等药物。
  
  2.4.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溴氰菊酯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用。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4902 关键字: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