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台风来了!”7月9日,“浣熊”台风扫过舟山群岛,渔民纷纷入港避风。“渔政来了!”暗涌潜藏的海面上,省、市、区四艘渔政船联合执法“打非”。
在这场自然风暴和执法风暴的双重施压下,渔业大省浙江正掀起一场修复振兴渔场的攻坚战——从筹建具有刑事执法权的省级海警局,到将年度目标与“官帽子”、“钱袋子”挂钩,攻坚战任务艰巨,手段铁腕。
全国面积最大的浙江舟山渔场,就在风暴眼处。舟山渔场正在搜索并击破自己若隐若现的敌人们——禁渔期非法捕捞的省内外渔船和沿海重化工布局造成的水污染。
浙江公开承诺“四年扭转‘东海无渔’局面”,但在顶层设计《渔业法》未完成修订的当下,上述承诺能否按期兑现?
显敌:过度捕捞
驾驶室墙壁上挂着摆锤式倾斜仪,指针在5-10度之间来回晃动。起点是舟山市渔政码头,终点是接到举报的未定坐标海域,在台风和雨雾的烟波微茫间,中国渔政33121号撕开一条口子。
航行近3小时后,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执法处副处长刘锐面露疲色地说:“违规船跑了,扑了个空。”在前一天抓获一条休渔期违规作业渔船后,刘锐一边要盯着港口避免对方船东派人来偷船,一边要趁台风天随时抓进海湾避风的外地船——那些北方大汉,有的用钢管把船两边“插得跟刺猬一样”,让渔政船一靠近就被捅穿撞坏;有的自己手持菜刀、啤酒瓶阻止手无寸铁的渔政人员登船。刘锐说,由于《渔业法》尚未修订,截至目前,舟山市尚无一例因暴力抗法被判刑的案例。
“今天,我们同时出动了省局、市局和定海、普陀两区的4艘执法船,就是为了堵截可能开足马力逃窜的违法船!”刘锐说,上个月底,执法人员大半夜抓到一艘禁渔期偷捕“三无”渔船,第二天白天就有“陌生面孔”在渔政码头附近活动,刘锐和同事们不得已把扣留渔船的驾驶台整个卸掉了。
每年6月-9月,是东海区拖网、帆张网伏击休渔期,但此间的渔场,并不平静。
1987年起,国家开始对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1999年、2000年农业部分别实施了海洋捕捞“零增长”和“负增长”政策。根据现行渔业政策,要从事海洋捕捞业,必需同时具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和《渔业捕捞许可证》,三证不全则是“三无”渔船。
但当地一名拥有30多年捕鱼经验的“渔老大”说,由于渔船买卖后,功率(马力)指标并未随船转移,导致买入方成为“大机(发动机)小标(功率指标)”的“三无”渔船,卖出方又可重新向渔业管理部门申请建造新船,最终导致“双控”政策失灵,渔船不减反增。该说法得到当地渔业部门知情人士确认。
该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当地各县(区)渔船“船证不符”情况普遍存在,浙江省规定:“对套用原船证书制造或购置渔船、擅自更换主机功率等各类‘船证不符’渔船先予以处罚,并按有关规定实施限期整改。”然而,在执行过程中限期整改跟不上,只能按照功率指标“以罚代管”,有的县一年能罚上来1000多万,这客观上纵容了“三无”渔船酷渔滥捕。
船越来越大,网越来越密,但捕到的高经济价值鱼类却越来越少。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数据,全省渔船总动力从1985年的79.8万千瓦飙升至361万千瓦,占到全国沿海渔区约1/4。浙江省捕捞船平均马力数达到109千瓦,远远高于全国38千瓦的平均值。以浙江省四大渔产中名气最大的大黄鱼为例,1957年产量一度达到17万吨,而去年经过大规模增殖放流后也仅为0.28万吨。
隐敌:海洋污染
浙江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水柏年回忆说,前两天,舟山一位80多岁老渔民连续第四次找上门来,就为了跟这位海洋渔业生态专家强调一点:“不能对鱼群打‘歼灭战’,不能让污染危害渔业资源,搞得子孙后代没鱼吃!”
根据浙江海洋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浙江省入海河流众多,从北到南依次有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受江河径流带来的陆源性污染物、一些沿岸企业和海水养殖场直接排放入海的污染物影响,对全省12 个重点入海排污口周边329.3平方千米的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显示,95.3%的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不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其中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高达313.8 平方千米。
现行《海水水质标准》规定,劣四类水质不仅不允许直接与人体接触,更不允许用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舟山渔场也不能独善其身。根据今年最新一期的《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受长江、甬江、钱塘江等大江大河所携带的入海污染物影响,2013年舟山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仍呈现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11017平方公里,占舟山市近岸海域面积的53.0%。
如果说,上述富营养化现象仅涉及氮、磷等污染物,那么,一份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建议材料披露,舟山全市在建、扩建、拟建项目全部完成后,各类油库总库容量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相当于全国钻井量的1/5,大庆油田一年的产量。另一方面,作为浙江省人口最少的地级市,舟山的消防人员编制和装备有限,难以单独应对大型油罐安全生产事故;而2006-2010年,舟山海域共发生船舶污染事故21起,溢油量超过了1300余吨。
另外,无序围垦滩涂、发展临港工业、铺设海底管线、扩大交通航道等建设用海,也在挤占传统渔民的作业渔场,并破坏鱼群产卵、索饵、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尽管舟山乃至浙江重点海洋渔业水域底质总体上比前几年有所好转,浙江省海洋渔业环境监测站一份监测报告仍警示称:“岱衢洋(位于舟山群岛的岱山、衢山两岛之间——记者注)大黄鱼、鲳鱼、小黄鱼、鳓鱼等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索饵场,以及乐清湾鲈鱼、鳗、对虾、锯缘青蟹、贝类增养殖区等沿岸重要渔业水域仍然存在营养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非离子氨)、重金属(砷、镉)以及微生物(大肠菌群)等污染。”该机构推测,可能是因为海域目前正遭受海洋工程和废水排放的双重危害,同时渔业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击敌:四年“有鱼”?
浙江省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科平1976年起就出海了。当时,脚淌在海水里,乌贼就会吸在脚上;手电筒一照海面,就有鱼群扑腾起来;他在老家虾峙岛,一出家门就能捕鱼。直到1989年,眼看渔区后撤得离老家的车程越来越远——1小时、2小时、3小时、5小时……他最终放弃了近岸捕捞,投身远洋渔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已经连续7年围绕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和立法建议。
李科平们的呼吁得到浙江省的回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了《关于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首次公布时间表:“到2017年,全面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全面完成船证不符渔船整治,基本杜绝非法捕捞……浙江渔场资源水平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说得更直接,预计4年“扭转‘东海无鱼’局面”。
浙江已成立省级海警局筹备组,试图破解渔政人员无执法枪械却面临暴力抗法的困境,并将对暴力抗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省政府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目标任务列入“平安浙江”和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工作不力不实的地区和部门,采取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及组织处理等措施。
铁腕背后,有难言之隐。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曾在一次全省会议上怒斥:“大海捞鱼,就好像是大海捞针——‘东海无鱼’就是‘蓝色国土’荒漠化!”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正前往浙江、山东等渔业大省展开《渔业法》修订的立法调研。水柏年建议,中国应抓住《渔业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的时机,立法确认“渔民(成为渔民要具备哪些资质)”与“渔权(哪些人依法享有捕捞权)”,从根本上减少渔民数量。
受访专家还寄希望于渔业体制与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一些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要设计捕捞权进入、流转、退出方案。对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孙忠认为,如若借鉴日、韩经验,在我国实行总可捕捞量制度管理制度,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建立渔政、海监、海关、公安的联合执法机制,将一边卖捕捞配额、一边无指标偷捕者罚得倾家荡产;二是推动我国从夫妻档、个体户的“生计渔业”向公司化管理的“商业渔业”转型,使得捕鱼者准入制度更容易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