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泊湖通往牡丹江的公路两旁全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玉米、西瓜、土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一座座用木架搭起的棚子沿公路随处可见,瓜农们满脸带笑地向过往的车辆推销瓜果,圆嘟嘟的碧绿西瓜让人食指大动……见记者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在当地生活过的佛山电台记者笑着说,“类似这样的场景在牡丹江随处可见,这里的特色农业相当有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发展农业地缘优势明显
据牡丹江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及各类经济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也是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被誉为“塞北江南”。
谈起当地的农业发展,“自豪”写在这名工作人员的脸上,他掰着指头细数“威水史”———响水大米、兰岗西瓜、穆棱大豆、东宁黑木耳、海林山野菜都是响当当的原产地农产品,目前该市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不但已打入到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中,还远销俄罗斯市场。去年该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6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00多元,连续四年位居黑龙江省第一。
“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
上世纪80年代,牡丹江的农业发展相当缓慢,虽然自然条件优良,但由于种植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农民往往增产不增收。见手中只能空握着一副“好牌”,当地政府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经过多方走访调研,牡丹江市提出了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走产业化集约化特色农业之路的工作目标,自此当地的农业走上了增长的快车道。
据介绍,该市有328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品”,总产值达2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2%,成为黑龙江省去年带动农民增收的先进城市。
目前,牡丹江市已初步构成了14个具有特色、集中连片、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用菌、肉牛、果菜、白瓜籽、玉米、水稻、烤烟、蜂蚕8大产业带,一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好、产业规模大、人均收入高、示范作用强的一品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品牌化建设促农业产业升级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牡丹江市还注重品牌的包装建设,截至到去年,该市已有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个,总产值34.3亿元,龙头企业集群逐步形成。
通过对农产品的包装,往往能起到“乌鸡”变“凤凰”的效果,当地的鱼类养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过去牡丹江市的渔业由鲤鱼、鲢鱼、草鱼“老三样”当家,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日渐滞销。从2001年起,他们调整了水产养殖结构,帮助农民大力发展鲇鱼、罗非鱼、红鳟鱼、锦鲤、银鲫等二十多个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同时为鱼类申请绿色认证和商标,促其向高档次迈进。就拿镜泊湖的红尾和胖头鱼来说,经过申请绿色认证后,身价大增,即使是冻鱼都能卖到20元一斤,比鲜鱼还贵,而且还供不应求。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