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昨天中午,8000尾大黄鱼苗、黑鲷苗,15万只海蜇苗,1万只梭子蟹苗,1万尾黄姑鱼苗,2000尾牙鲆苗一起“跃”入东海,这次共计18万尾鱼苗的增殖放流启动了长江口、杭州湾渔业水域生态修复暨“使者行动”。
在小洋山工作码头,来自全市的40名“生态修复小使者”与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的专家一同“护送”了鱼苗安家东海。每人提着一只沉甸甸的小水桶,将满桶的鱼苗倒入放生池,再看着它们游向东海。“小使者们”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我的手都酸了,可一点都不觉得累,”来自铜川中学初二(2)班的鲍星伊在提完了第13桶鱼苗时开心地告诉记者,“看着小鱼、小蟹滑入大海,别提有多兴奋了。”
记者了解到,重大工程会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界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修复建设中造成的环境破坏。从今年起的三年间,东海局将利用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和上海LNC项目的1350万元渔业生态补偿款,加上其他配套资金,不断扩大放流规模,放流品种将包括大黄鱼、黑鲷、海蜇、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等。
不少市民会觉得,现在不少海鲜的价格越来越高,许多原先“吃口好”的海鲜身价都扶摇直上。东海水产研究所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的沈新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此次增殖放流的都是各种经济鱼类,尤其是大黄鱼、海蜇、梭子蟹都是市民最喜爱的海鲜品种,但由于近几年严重的滥捕,这些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价格越来越贵,数量也是越来越少。
“而这些水族在经过1年的成长之后,便可以跃上市民的餐桌。”沈新强告诉记者,其中一些放生的大黄鱼重量甚至有望可以增长到1斤3两到1斤5两,足以满足市民的口福。另外,让人欣喜的是,鱼类专家表示,虽然鱼群是在不停地流动,但是此次绝大多数的放流鱼类不会游出这片海域的范围,等到它们不断繁衍后代,各种海鲜将会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洋山港外的海域今后很有可能成为上海市民的鱼仓。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