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其他 > 技术综合 > 正文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及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4/5/12 9:18:31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加工出口量超过60%,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湖北省水产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牌。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加工出口量超过60%,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湖北省水产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牌。

  文/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舒新亚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Procamburs clarkii),是淡水螯虾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螯虾。淡水螯虾已报道的有近500个种和亚种,我国除小龙虾外,湖北省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上海、江苏、湖北、江西、山东、河北等省养殖比较热门的澳洲淡水龙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东北在上个世纪养过的东北蝲蛄(东北螯虾 Cambaroides dauricus)都是淡水螯虾家族中的种类。淡水螯虾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淡水甲壳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受到国际生物界的关注。淡水螯虾也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种类,养殖地域遍及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浙江、上海以及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养殖面积较大,也是我国淡水水产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近年来,湖北省十分重视小龙虾产业,制定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颁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小龙虾禁捕期的通告》,出台了“楚江红”小龙虾品牌,湖北小龙虾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以上,加工出口量超过60%,欧洲市场上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至于湖北,以至于国际产业界流传着“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的美誉,小龙虾产业成为湖北省水产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牌。

  一、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1、养殖面积、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湖北是我国研究小龙虾较早的省份,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魏青山教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研究了武汉地区小龙虾的生物学。此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也开始了小龙虾养殖及繁殖技术的研究。尽管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较早,但在2005年以前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产量和加工出口量落在江苏、安徽的后面。直到2005年政府部门的重视及湖北省推出“小龙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和“虾稻轮作技术”,从2006年起湖北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呈直线上升(图1),2010年湖北省又推出“虾稻轮作、混作(共作)一体技术”,湖北小龙虾产业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养殖面积从2005年不足30万亩,到2013年达450万亩,面积增长15倍;产量从2005年的2.39万吨,发展到2013年34.75万吨,产量翻了14.5倍(表1)。 养殖面积、产量、加工出口量持续、稳定增长,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2、加工产量持续增长且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1986年底湖北省在武汉市筹建全国第一个小龙虾加工厂,1988年首次对瑞典出口。1990年,武汉小龙虾加工厂又在江苏大丰、山东微山组建2个分厂,1992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中国水产学会南方(宁波)学术年会上宣读了《克氏原螯虾加工技术》的论文,小龙虾加工技术向江苏、山东、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广东迅速扩展,特别是江苏,小龙虾加工厂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鼎盛时期多达68个。很快江苏赶超湖北,成为全国小龙虾加工出口最多的省份。2005年湖北加工出口小龙虾只有5245吨,占全国的22%。2007年湖北加工出口量再次超过江苏,达到8802吨,占到全国的36%。2012年湖北省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达到1.76万吨,出口量占全国的64%(表2),欧洲市场上的小龙虾70%来之湖北。2007年当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赶超江苏成为全国第一时,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在全省及时提出:稳定加工出口,向精深加工发展的意见,并在2007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启动时将小龙虾的精深加工作为课题研究和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产值超过2个多亿,其中虾仁等食品类传统产品仅占50%,而壳聚糖、壳寡糖、氨基葡萄萄糖盐酸盐等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值超过传统产品。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湖北省遵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充分依靠科技人员,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简称规划),规划经湖北省人民政府2010年颁布实施,规划建立3个“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20个“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20个“小龙虾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加工出口产值过亿的加工厂。湖北省水产局还批准成立了6个小龙虾省级良种场。这些基地硬件设施一流,并有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做技术支撑。

  目前湖北省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餐饮)出口——销售物流的产业链环节。

  4、科技为先,创新发展

  湖北省是全国淡水渔业科技强省,水产科技实力排在全国第一位。凭借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努力和通力合作,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成果。湖北省在小龙虾产业上注重科技创新,从2005年推出“虾稻轮作技术”和“人工诱导繁殖技术”到2010年创新推出“虾稻轮作、共作一体技术”、“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虾蟹混养技术”、“小龙虾与名优鱼类混养技术”和“小龙虾和肉食性鱼类时空分隔混养技术”,产业技术一直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成为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领头羊。

  2007年至2010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牵头承担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小龙虾产业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克氏原螯虾高效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号:2007BAD37B01)。并联合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将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规模化繁育、健康养殖及小龙虾的精深加工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点研究内容,至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验收,该课题取得了7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推广奖2项,省部级其他科技奖2项;获得专利9项;制定地方标准4项;发表科研论文28篇;创新推出5种人工繁殖模式,13种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新模式。获得国家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湖北省推出的“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小龙虾土池、稻田的繁殖养殖一体化技术”、“小龙虾与高档肉食性鱼类‘时空分隔’混养技术”、“小龙虾与中稻轮作技术”、“小龙虾与水稻轮作、共作一体化技术”、“池塘鱼虾混养技术”、“池塘虾蟹混养技术”、“小龙虾与林木间作技术”、“小龙虾与莲藕混作技术”、“小龙虾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等多项技术很多都是国内外首创,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小龙虾主产区普遍采用的产业技术。

  二、产业关键技术

  1、产业化运作

  湖北省目前在小龙虾产业上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餐饮)出口——销售物流的产业链环节,这是湖北成功的关键。湖北有四个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小龙虾加工厂,这四个加工厂都在积极推行小龙虾产业链的延伸,少的延伸三个链环,多的形成5个完整的产业链环节,湖北省2010年兴建的20个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中有30%是小龙虾加工厂承担的,70%是由小龙虾养殖和繁殖机构承担。

  2、狠抓种苗不放松

  2013年12月农业部小龙虾行业专项南昌年会上,山东项目区调查报告指出:全国小龙虾主产区,除湖北省的产量还在大幅上升外,江苏、安徽、江西产量仍在下滑和维持(表1)。湖北省小龙虾产业之所以多年保持一枝独秀,原因很多,但狠抓种苗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农业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不重视种苗环节显然是不行的。湖北省在2005年前主要是靠小龙虾的自然繁殖来解决小龙虾的养殖。2005年后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并主要推广小龙虾人工增殖的模式解决苗种问题。随着养殖规模的急剧扩大,市场需求的一再攀升,小龙虾人工增殖模式渐渐显露出在养殖苗种数量、规格和时间上的不可控性的弱点,不能满足市场对小龙虾稳定、大量供货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市场对个体大、含肉率高等高质量的小龙虾的需求,苗种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小龙虾的人工繁殖不是一个很尖端的技术,但要开展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批量获得小龙虾养殖苗种却是一件技术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小龙虾绝对怀卵量较低。小龙虾绝对怀卵量不足10粒/克,加之个体小,繁殖个体多在25-50克,因此每个成熟雌虾仅能产出虾苗100-400尾,如要获得批量的虾苗,则需要大量的亲虾;二是小龙虾为底栖爬行的甲壳动物,它的产量及繁殖量与水体容积无关,而与面积相关,因此要想获得批量的养殖苗种,则繁殖场所要有很大的面积;三是小龙虾具有甲壳动物生长、发育极不同步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也曾采用过眼柄切除和外源激素注射法,但眼柄切除和外源激素注射在生产中造成较大的死亡率和较高的成本是不能接受的,此外切除法和注射法的操作复杂性也是生产中所办不到的,所以国内外至今没有在生产上应用。这也是湖北在小龙虾人工批量繁殖上摒弃“眼柄切除法”和“外源激素注射法”,转而采取“控制光照、控制温度、控制水位、控制水质、加强投喂”的“五位一体”人工诱导繁殖技术的原因;四是小龙虾性腺的发育不象鱼类那样容易从外部鉴别,也很难如青虾、罗氏沼虾那样透过甲壳看到内部。因此小龙虾的人工批量繁殖是一个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工作,至今为止世界上也只有湖北能批量提供小龙虾1cm虾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在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技术上达到土池繁苗量15万尾/亩,水泥池3000尾/m2,室内工厂化繁苗7000尾/m2 的平均水平至今还未被突破。

  在小龙虾的种苗问题上来自外省和本省的反对声使湖北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力排众议,坚持人工增殖和小龙虾苗种人工批量繁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两条腿走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目前,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等小龙虾主产省区都在开展小龙虾的人工繁殖工作,农业部小龙虾行业专项也在继续这项工作。

  3、结合湖北的特点,选择适合湖北产业发展的道路

  湖北在小龙虾的养殖上有湖泊增殖、湖汊养殖、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其中稻田养殖是湖北的重点。湖北省是我国水产养殖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有3000多万亩,大大高于500万亩的水产精养池塘面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根据湖北的这一特点,首先在2005年推出了“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将小龙虾养殖与稻田种植结合起来,被人形象的称为农业“老大和老五”(农、林、牧、副、渔)的结合。很快,湖北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大幅增加,湖北小龙虾的养殖和产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全国也引起很大的反响。目前,湖北450万亩的小龙虾养殖面积中有300多万亩的稻田养殖,而且稻田养殖面积仍在快速增加,这可有效的解答农业部小龙虾行业专项2013年12月南昌会议的困惑:我国小龙虾主产区,除湖北的产量仍在大幅上升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的产量仍在下滑或增长不明显的原因。

  4、注重小龙虾养殖模式创新

  湖北在小龙虾的养殖上除重点推广稻田养殖,也十分重视养殖模式的创新。湖北在2005年推出“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使湖北的克氏原螯虾养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虾稻轮作”是一种很好的生态养殖模式,它是在稻田中种一季稻,养一季虾,克氏原螯虾单产达到150千克/亩。克氏原螯虾能充分利用稻田的杂草、小型动物及还田的秸秆等有机物,将这些人类无法利用的有机物转变成人类能利用的高质量的蛋白质,并且能增强稻田的肥力,稳定和提高稻田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随着克氏原螯虾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克氏原螯虾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虾稻轮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和养殖者的要求,特别是“虾稻轮作”受养殖周期短的局限,克氏原螯虾亩产较低,个体规格也偏小。为了充分利用湖北的稻田资源,推动克氏原螯虾产业更上一个台阶,经多年反复试验,我们在“虾稻轮作”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共作(混作)一体”技术。“虾稻轮作-共作一体”是在稻田中种一季稻,养二季虾,克氏原螯虾单产达到250千克/亩。生长周期延长,不仅产量大幅上升,个体规格也明显增大,按2013年30元/千克的最低价格计,每亩虾产值达到75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湖北池塘养殖小龙虾起始于1974年,当时武汉汉口养殖场从江苏引进小龙虾开展池塘养殖,这也是湖北出现小龙虾的最早记录。80年代中期,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武汉市东西湖养殖场开展小龙虾与鱼苗鱼种混养试验,直到现在湖北一直在探索小龙虾池塘养殖的创新模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小龙虾池塘养殖研究,制定了《小龙虾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2008年拍摄了《淡水小龙虾养殖》科教片,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科教片奖;2010年又拍摄了《虾蟹混养》科教片,相继推出了“小龙虾与河蟹混养”、“小龙虾与名优鱼类混养”、“小龙虾和肉食性高档鱼类时空分隔混养”、“小龙虾池塘养殖繁殖一体”等多种创新养殖模式。

  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创新模式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点:



  (1)养殖水体结构改造。不论稻田还是池塘,养殖小龙虾前都应进行改造,稻田开挖环形养虾沟,沟宽1-3米,深1-2米;池塘深3米,池埂坡度1:3,池埂顶面宽3米。即改“浅水养虾”为“深水养虾”。

  (2)改变放种模式。改“一年放种,多年捕捞”的小龙虾自然繁殖模式为每年投种和补种,并将投放苗种的时间提前。每年7-8月份投放亲虾,数量10-20公斤/亩,规格35-50克/尾,施行人工繁殖;或每年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1cm幼虾2-3万尾。

  (3)改一次放种为多次放种的轮捕轮放。即7-8月放亲虾,9-10月放虾苗,第二年4-6月一边捕捞成虾,一边同时补投3-4cm的幼虾,补投幼虾的量为捕捞成虾量的1/5-1/3。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夏秋放种、春季补苗、捕大放小、轮捕轮放”。

  (4)改单一产品养殖,为多品种生态混养,特别是小龙虾与名优品种混养和共作。

  (5)推广“种水草+ 人工配合饲料+双套管循环水”的科学投喂养殖模式。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9596 关键字:虾苗,苗种,螯虾,养殖,小龙虾,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