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提示:受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入海水流影响,我市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程度严重,导致赤潮灾害时有发生,沿海渔民及养殖户遭受损失,这不仅威胁沿海地区居民身体健康,也较大程度影响海产品的生产,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每年6月至8月是赤潮高发期,处于非常时期的我市赤潮现象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海产品市场供应更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示潮频现近海
都是陆上污染惹的祸
今年5月5日,南麂大沙岙周边海域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呈褐色片状分布;5月6日,赤潮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5月7日赤潮面积迅速扩大,达25平方公里。
时隔仅一个多月,6月17日,南麂附近海域再次发生赤潮。6月18日,面积扩大至约110平方公里,19日面积达120平方公里,范围扩大至整个南麂海域,波及养殖区和海水浴场等敏感海域……
庆幸的是,由于发现及时,两次赤潮造成损失轻微,且已退去。眼下正值赤潮的高发期,我市沿海“防潮”形势不容忽视。仅去年,全年共发生赤潮10次,累计面积近3100平方公里,明显高于往年。
产生赤潮的藻类是海洋固有的生物种类,正常生长为鱼类生长提供食物,只有在海水富营养,又逢持续高温,过量繁殖,才成为海洋灾害——赤潮。由于赤潮形成原因错综复杂,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沿海,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是诱发赤潮发生的主要“元凶”。
去年我市对陆地入海排污与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一次调查。情况不容乐观,仅原温州扶贫开发区、乐清磐石化工排污口、洞头北岙埭口排污口、瑞安城东排污口等七处入海排污口,不同程度存在超标排污,邻近海域生态环境令人担忧。
我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市民日常使用的各种含磷洗涤剂是海洋中磷的主要来源。磷随污水排入到海洋中会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成为诱发赤潮的“温床”。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