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青岛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海洋经济呈现出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基础稳定、管理规范、运转安全协调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和冷藏流通服务齐头并进的四大产业格局。
目前,城阳区有各类渔船约1900艘,管辖海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强,现开发水产养殖面积80平方公里,形成了贝、藻、虾、参“四大养殖板块”,捕捞业以外海生产为主,主要生产形式为流刺网和吊笼作业,渔业一产产值突破20亿元;有大中型水产品加工企业有48家,渔业二产产值超过60亿元;滨海旅游业开局良好,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红岛蛤蜊节”。今年1~8月份,城阳区水产品总产量突破14万吨,约占全年计划产量的二分之一,实现总产值9.15亿元。
同时,海洋与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是:渔业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捕捞成本持续攀高;海洋环境状况较差;养殖技术标准低,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渔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海上安全生产风险增加,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难度增大。
针对上述问题,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党委采取三项措施,不断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步伐、提高渔民自身防灾、抗灾和海上自救能力,努力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一)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优质蛤蜊、紫菜和海参三大养殖示范基地。一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度,有红岛蛤原良种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6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二是加快建设渔业生态养殖基地,紫菜养殖面积达到8000亩,成为北方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基地;三是稳步调整养殖结构,城阳区已发展虾池底播海参养殖面积约3000亩,效益良好。今年计划再推广海参筏式吊笼养殖面积500亩,进一步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为渔民增收、渔业养殖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投入,打造现代渔业“三大支撑”体系建设,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渔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红岛渔港及其临港批发市场建设基本完工投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站进入规划建设阶段,病害监测站运转良好,水质监测作为经常性工作开展,以上都为城阳区渔业生产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二是人力资源支撑体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近年来,在科技入户工程的支持下,全区渔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果,形成了点、线、面互动的人才培训格局,推动了海水生态养殖技术、海参等优质品种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养殖形势持续好转、养殖结构持续优化、渔民收入持续增加的目标;三是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在巩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丰富渔业资源的功能,近年来发展了滨海旅游、渔港活鲜批发交易市场、水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尤其是水产加工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产值约占整个海洋经济总量的六成。
(三)实施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综合配套工程,增强渔业生产安全发展支撑体系。2007年,城阳区委、区政府首次把以两救一通(救生筏、救生衣和单边带电台通讯设备)为核心内容的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综合配套工程建设纳入本年度为民做的11件实事行列,进一步巩固既往已为全区渔船安装392部单边带电台的成果,全面推进全区渔业生产安全发展。该工程预算总投资638万元,其中城阳区与青岛市两级财政各补贴资金285万元,占总投资的89.34%,渔民个人出资比例仅占10.66%,计划新装救生筏515个、免费向渔民配送救生衣9092件、再安装单边带电台通讯设备82台,是城阳区委、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又一重要举措。截至6月底,全区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综合配套工程已全部完成一救一通安装任务,共安装救生筏515个、新装单边带电台82台,另外一项任务——渔民救生衣配送登记工作进展顺利。随着该工程的深入发展,城阳区渔业安全生产基础更加坚实,主要表现是船船、船岸安全信息互通互联、渔船自身携带安全救生通道,基本实现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据统计,1——8月份城阳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运行平稳,未发生一例人员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的维护了全区广大渔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利益。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捕捞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