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拓市场,出口逆势上扬
上月底,一批40吨的南北白对虾在福清贸旺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后,装箱运往马来西亚,这是该公司今年出口东盟的首批水产品。
“我们1月与马来西亚一企业签约,今年将向其供应500吨南北白对虾,贸易金额400多万美元。”公司副总经理李振飞说。
李振飞介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旺公司水产品出口量锐减。2009年起,公司调整出口策略,着力开拓东盟这一新兴出口市场。
最初,贸旺公司只是出口鳀鱼等廉价鱼类;如今,随着客户信赖度提高,出口品种已拓展至南北白对虾、金昌鱼等高端水产品。
“目前,出口产值已占企业总产值的60%-70%。东盟市场更是从一片空白,上升至占公司出口产值的20%,成为我们重要的出口市场。”李振飞说。
这只是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以来,福建与东盟国家水产品贸易不断加强的一个缩影。
据悉,我省出口对虾、沙丁鱼等水产品到东盟,并从东盟进口带鱼、鲨鱼等品种。去年,我省水产品出口东盟贸易额达13.37亿美元,居各类出口市场第一位,东盟已成我省最大的水产品贸易伙伴。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人士认为,近年来我省水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去年出口72.5万吨、51.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5%和6.88%,出口创汇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我省对东盟等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显现成效。
建基地,壮大远洋渔业
东盟,还是我省远洋渔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印尼,平潭安达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与印尼AG集团合作建立2个渔业基地。其中,图尔渔业基地已投运,纳土纳基地正在筹建中。
“图尔渔业基地内,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00吨的水产品加工厂、一座年产能力为2000吨的鱼糜加工厂、一座日产20吨的鱼粉加工厂。这一系列配套设施,可为企业运回自捕鱼提供保障。”安达公司总经理蔡丰收介绍,公司以该渔业基地为平台,共有45艘远洋渔船赴印尼海域生产,每年运回自捕鱼1万多吨,产值1亿多元。
由于远洋渔业属于资源型产业,许多国家要求入渔渔船的数量与基地建设规模相配套,以基地建设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在缅甸,安达公司出资建立了一座远洋渔业基地,聘用近百名缅甸工人从事水产品分类和加工,基地内的加工厂、冷冻厂等为当地渔民的渔业生产提供服务,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建基地,福建远洋渔业企业加强了与东盟入渔国的交流,促进远洋渔业项目逐步壮大。”蔡丰收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1994年,我省就有20艘拖网渔船从平潭起航,赴印尼海域作业,拉开了福建与东盟渔业合作的序幕。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福建在东盟国家海域开展生产的远洋渔船有230艘,福建远洋渔业企业还在东盟设立8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新期盼,深化双方合作
“东盟和福建发展渔业经济各具优势,双方可互补实现合作共赢。”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人士解释说,东盟绝大多数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非常有利于渔业生产的发展;而中国在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双方开展渔业生产合作,可提升彼此的市场竞争力。
蔡丰收补充道:“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离我省较近,渔船维护保养、船员轮换以及渔获运回等都较方便,是我省发展远洋渔业的理想区域。”
如何将双方的合作向纵深推进?
今年1月,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设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着力打造海洋特色品牌。据悉,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国家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渔业局、证监会等有关部门批准,并依托福建名成集团下属的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市场设立,它将是国内首家针对海外业务的水产品交易所。
“东盟地区约60%的远洋渔获物,通过海峡水产品交易市场向全国流通,全年交易金额达百亿元以上。建立大宗海产品现货的交易场所和电子交易平台后,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建立健全海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前期筹备组有关人员说,“以前,海产品在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价格;今后,可通过海交所实现信息公开化,打造海交所价格、海交所指数,实现海产品‘线上交易、线下交割、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模式。”
此外,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人士表示,今后福建还将与东盟继续加强海洋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渔业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扩大水产品贸易量和远洋渔业合作,引导更多渔业企业参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申报,并将合作拓展至海洋资源养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文化交流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