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天津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6%(现价),居于全国领先地位。2006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721.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首位,达39.7%。全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拉动地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期末,全市涉海就业人员总数为140.4万人,占地区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2.9%,与“十五”期初相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
各项政策扶持发展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给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支撑力度。
滨海新区是天津工业战略东移的承载体,是天津工业、经济、贸易的密集区域,是天津经济的增长极。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及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将滨海新区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划分为:一轴、一带、三个生态城区、八个产业功能区。一轴是指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一带是指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三个生态城区是指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八个产业功能区是指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临港产业区。
为了充分利用天津市沿海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促进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天津市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关闭严重污染小化工企业暂行办法》等,为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优势产业强劲带动海洋经济迅速腾飞
综合分析“十五”期间天津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的特点为:
一是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十五”期间,天津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30.6%(现价),居全国首位,超过天津地区生产总值11.3个百分点。200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2.8%,比“十五”期初增长了13.1个百分点。
二是支柱海洋产业优势突出。2005年,天津市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816.74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6.4%,海洋原油产量达1432.22万吨,在全国海洋原油中仅次于广东省。低盐重质纯碱、烧碱、聚氯乙烯等产品生产能力多年均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优越的港口资源引领海洋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天津港稳居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地位,已进入世界港口前10位。2005年天津港口货物吞吐量24069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十五”期间,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39812.85万吨,是“九五”期间的4倍多,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8210.6万吨,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
四是滨海旅游业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空间强大。高标准、高要求建立了一批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突出了天津本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形成了海洋旅游资源优势,构建出复合性滨海旅游产业带。“十五”期间,天津市滨海旅游收入以8.7%(现价)的年均增长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332.73亿元。
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助推环渤海区域经济融合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和天津市政府重视发展海洋事业。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积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2006年8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将滨海新区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编制了《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已颁布实施。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滨海新区也在进行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战略是巩固现有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注重加强以IT业和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奠定滨海新区在全国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地位,加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滨海新区充足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拉动了天津市的经济增长。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十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占到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四分之一。“十一五”期间,天津将组织、支持企业集团组建区域性联盟,与环渤海经济区内的其他省加强联系,形成分工合作、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共同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携手朝着海洋经济的更高层次迈进。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捕产品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