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在政策的引导下,经过2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后,冷库重复集中建库、经营同质化问题等逐渐凸显,大多企业和专家都意识到我国冷库建设存在一些通病,并且跑得过快,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冷库建设有“过火”苗头
目前,我国掀起了一股建设冷库的热潮,但是很多企业在建冷库时,出现调研少等问题,甚至“一拍脑门”的计划也有。比如说,有的地方冷库已经过剩了,还拼命建设,导致市场混乱,资金回报慢。“企业在修建冷库的时候,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看该地区饱和度是多少,是否适合建设冷库,交通是否便利,能不能达到最近距离的配送,同时还要考虑局部地域的建设情况,如果周边是化工厂,肯定不能建食品库。”大连冰山工程师马双分析。
中国在冷库建设方面发展过快是个事实,但是很多国家的发展道路都表明,从单纯的速度快到又好又快,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冷链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需要进行市场整合。
部分冷库设计不规范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民用建筑设计所主任工程师司彪告诉记者:“我们单位是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主编单位,完成《冷库设计规范》、《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制冷术语》、《冷藏柜型式与基本参数、冷藏柜技术条件、冷藏柜试验方法》、《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室内装配式冷库》、《石油库设计规范》等标准和规范的编写。如果设计、安装、用材、管理都遵守我们的标准,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然而,很多企业有规范的设计图纸,却不按照规划操作,有的干脆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等。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部分以氨为制冷剂的土建食品冷库,其库址选择、地基处理、制冷设备安装等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冷库名为气调库却达不到气调的目的,部分低温库一建成就面临停用或只能按高温库降级使用的局面。
结构不合理 冷库建设呈现出多种不合理状态,有商品结构不合理,偏重于肉类、蔬果类、水产品,而其他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小,且不合理;空间结构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山东、辽宁、海南等地,而其他地方相对不足;类型不合理,如单层传统冷库、多层传统冷库较多,立体式高架库、节能智能库相对较少。冷冻库占比超过50%,而超低温冷冻库却占比不到1%。
冷库利用率偏低 空间利用率传统的冷库设计一般高5m左右,但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尤其是无隔架层的冷库利用率低于50%,如物品堆码的高度一旦达到3.2m时,外包装为纸箱的食品,因重压变形、吸潮等原因极易出现包装破裂、倒塌等现象,导致食品品质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提到冷库利用率,以兰州市为例:大多数冷库每年5~10月份期间贮藏荷兰豆、西兰花、花椰菜、大白菜、甘蓝、百合等新鲜蔬菜,然后以冷藏车、简易汽运等方式运至广州、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进行销售经营,冷库闲置期长达6个月。兰州肉联厂低温冷库贮藏肉制品、速冻食品、雪糕、冷饮等,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其他冷库中仅有少量冷库在10月至翌年4月份贮藏水果,其余时间基本关闭闲置,周年利用率仅能达到50%。
自动化控制程度不够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民用建筑设计所主任工程师司彪告诉记者:“我们单位有位老教授,多年前就致力于自动化研究和推广,我们也总喜欢可以全自动化,既节能,又安全,可以减少人员操作,但是,全自动意味着成本上涨,很多企业不愿意投资。”
目前,很多冷库的制冷装置未广泛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有的还是手动控制,或者仅对某一个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制冷系统做到完全自动控制的较少,货物进出、装卸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冷库只有1~3名操作人员,许多冷库基本实现夜间无人值班。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意识的提高,当下自动化程度也有很大提高。
设施设备老化严重 制冷机的正常维修周期一般为运转8000~10000h即应进行大维修;运转3000~4000h进行中维修;运转1000h进行小维修。适时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保养,可以及早消除事故隐患。因为国内大多数冷库尤其是90年代以前所建冷库,设施设备陈旧、管道严重腐蚀、墙体脱落、地基下陷、压力容器不定期检验。普遍开开停停,带病运营现象十分严重。
商业冷库价格竞争激烈 近几年随着冷库数量的增加,除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自备用于存放食品原料或用于科研试验的冷库外,商业冷库出租转让频繁,行业内低价竞争激烈,加之高温库和低温库比例失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存贮肉类及速冻食品的低温库供不应求,大量的高温库闲置待用,导致大多商业冷库经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