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白对虾大的已长到五六厘米长,小的也有三四厘米了,能自主成活并发育生长。”昨日,双流县水务局到万安镇韩婆岭村、新兴镇孔雀村等放养白对虾的池塘验收时,发现这些白对虾细苗已适应了淡水环境,开始茁壮生长,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标志着前一段时间通过人造“海水”淡化养殖虾苗是十分成功的,给下一步的池塘淡水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想:将虾苗淡化转移到成都
南美白对虾是虾类中的上等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但长期以来,南美白对虾只在海南、福建、广东等省的沿海城市生产,像成都这类内陆城市全靠空运引进商品虾或引进被淡化养殖后的虾苗,等其能适应淡水环境后再在池塘养殖。能不能通过模拟制造人造“海水”,将虾苗的淡化转移到成都本地,培育出能适应成都淡水池塘养殖的虾苗呢?
如果这个构想能成功,将对成都水产市场和广大水产养殖户的产业调整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都市水务局将试点这个项目的重任交给了双流县水务局。据了解,选择双流县首先是因为其有深厚的水产养殖基础,该县3万多亩的水产养殖面积差不多占了我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五分之一,加上其斑点叉尾鮰等的成功养殖,在水产养殖的技术方面比较先进,有较适宜的条件。
实践:幼苗成活率达到80%
双流县将人造“海水”——淡化池修建在该县新兴镇,这个300多平方米的淡化池其实就是模拟的人造“大海”,其中的成分完全是按海水配置的,包括盐分、各种微量元素、“海水”的氨氮比例、PH值等都是和虾苗的引进地——海南的海水一致的。
首批空运到双流的55万尾蚤状幼体虾苗被放进人造“海水”后,很快适应了这个“温床”。在18天的淡化阶段后,两批虾苗的成活率都达30%以上。
“经过18天淡化后的虾苗可以投放到池塘养殖了。”据工作人员介绍,双流县共在万安镇韩婆岭村、新兴镇孔雀村、双流县渔场、金桥红石渔场、黄龙溪东岳村等地的池塘投放了淡化后的虾苗,由当地具有养殖经验的大户养殖,由水务局工作人员和从四川农业大学聘请的专家对其提供技术指导。
昨日水务局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时,发现这些当初体长仅1.8-2厘米的幼苗已长到5-6厘米,而且成活率达到80%。
工作人员介绍,8-9月正是白对虾即将成熟上市的时间,但这段时间也正是白对虾换壳最容易出现病害的脆弱阶段,由于是首次在成都本地淡化并养殖,能否攻克病害虫预防等系列技术难关将是白对虾淡化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