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是每个老百姓菜篮子里少不了的东西。每年5月份左右,就到了四大家鱼的繁育季节。可不要以为在池子里放几对“壮男靓女”,轻轻松松就能长出鱼宝宝来。
“蚊子鱼”不吃饭
一勺能装2万5
已经到了四大家鱼繁育季节的尾声。昨天,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良种繁育场非常安静:西边是清澈的湖面,周围既没有工厂也没有农家,空气非常清新。“繁育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走路都得轻着点。”负责人姚自强笑着说,一吵,就容易影响它们的“情绪”。
在繁育场里有一个个的锥形桶,桶里是用绢纱制成的圆锥形网兜,桶底部不停地注入干净的湖水;桶里面,就能看到“混浊”的白点,随着水流上下翻腾。这些白点就是青鱼小苗:比蚊子还小,用一般的网早就逃光了。舀出来一看,这青鱼苗全身透明,带着一点点青黄色;而两个黑色的点——眼睛,看上去像占了身体的一大半。可别小瞧它们,游来游去的样子还是很有活力的。
同进大洞房
打针育后代
五天前,十几位工人就把小青鱼的父母亲们从大水塘请到“洞房”里了。这大“洞房”,就是直径10多米,深1.6米的水泥池。大青鱼条条或是“美男子”,或是“俏姑娘”,不仅体重都有十公斤左右,而且活力十足。
“都是三年前从国家级的原种场引进的,还得让它们再长长膘。”老姚说,到了繁殖季节,就选出已达到性成熟的来配对;它们都是不同血统的,避免近亲繁殖。
自然条件下,四大家鱼虽然也能自然繁育,但因为“发情”、“生子”时间不同,小鱼们难免大小不等。这就不适合规模化养殖:喂饵料、收获时都会有麻烦,而且“子孙”数量不多;为了让市民们能每天吃到大量的鲜鱼,就只能委屈它们了。五天前早上9时和晚上9时左右,分别要给“适龄青年”们打针(催产剂),而所用的药剂也不会影响鱼的食用安全性。到了四天前的凌晨3时许,“适龄青年”们就开始相互追逐。这时候,工人们就要加快水池内流水的流速,模拟自然条件下水流对它们的刺激;当然了,水温也有讲究。
这一冲刷,公鱼、母鱼就差不多同时分别排出了精子和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旋转水流的作用下,就通过底部的通道到了专门的“育婴房”内。一步远的地方,就是好几个“育婴房”——孵化池,它们只有洞房的1/5大。
出生不会游
小样天天变
从四天前开始后90多小时,就是工人们需要最小心、最仔细的时候了:孵化池内的水也得不停旋转(增加供氧),并让鱼卵们能够漂浮在水层上(否则鱼卵一沉下去,也会窒息而亡);此外,水温也要保持在23℃至24℃左右,这样小鱼苗才会破膜而出。
业内专家也把破膜后的小鱼苗叫做“困花”:因为这时候的它们,不仅不会进食,也不会游泳,就像是一个个微缩型的蝌蚪(不过,颜色是透明的)。等到小鱼苗长出腰点后,可以平游,就能到真正的池塘内锻炼生活了:20到25天后个头就有3厘米左右,这时候它们就叫做“夏花”了;而此时,才能说它们像个大人样,也不那么娇弱了。
到了明年过年前,个头就又长了4倍多,每条也有1两左右了;明年的这时候,每条就能长到1斤多,后年就能长到三四斤了。一般来说,四大家鱼中草鱼和青鱼长得最慢,一条4公斤的,至少得长4年多;而鲢鱼和鳙鱼(花鲢),上市最快只要3年时间。
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老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四大家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才真正成熟;之前,都得靠到长江上去捕捞野生小鱼苗,再运回来养殖。这不仅非常辛苦和危险,因为网具要非常密,也容易对长江水生动物的生态体系构成威胁。现在的繁育过程仍旧很烦琐,比如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更健康的鱼儿,这样的良种繁殖场,每隔5年就得重新引进优良原种。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