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图为金牌生物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传统的海洋发酵生物饲料、生物制药、藻类开发、海珍品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自主加外援”的研发体系已初具规模。公司推出海珍品循环水养殖系统,致力于打破传统水产养殖的瓶颈,模拟工厂养殖方式,实现离岸养殖。
记者在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个面积10平方米的实验室看到,这里摆放着用于模拟池塘养殖的水缸,缸体内壁附着着个头不一的海参、鲍鱼,水缸中正在不断充氧。同时,缸内海水正通过下水管流入滤网进行初次过滤,然后再次循环流回水缸之中。“我们建设这个生物养殖实验室,目的是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养殖状态,查看喂养过发酵饲料的海参、鲍鱼的生长效果。”公司科技研发部配方师胡耿向记者介绍。
以前,这样的实验都是在高校、研究所里开展,而目前金牌科技已具备创新研发的能力,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流程。
从第一代传统饲料升级到第三代生物发酵饲料,从传统靠岸养殖到工厂化养殖,“金牌”人如今的目光已放长远: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实现研发与销售服务和饲料生产的投入比例4:1的目标。这就是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贵良的目标。
“目前金牌科技共拥有5条海参、鲍鱼饲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已形成以藻类养殖、海珍品生物饲料、海珍品良种繁育、海珍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自下而上的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尤其是“海珍品发酵生物饲料”供不应求,海参、鲍鱼饲料已占整个国内市场份额的40%。”程贵良说。
凭借“自主加外援”,金牌生物科技的产学研合作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司组建了由5名博士、6名硕士和两名副教授为骨干的研发团队,成立了设施齐全的科研中心;先后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等项目,极具创新的海珍品循环水养殖也正在申报国家863计划。
程贵良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投资,以完成园区整体建设;全力改变原来生产饲料为主的产业模式,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研发和销售服务上。同时,提高生物发酵饲料的市场普及率,加大对产学研的投入,促使校企合作升级,打造中国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化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