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青岛市城阳区着眼于渔民增收和渔区繁荣的实际,全面提升渔业产业不放松,瞄准发展现代高效、生态、休闲渔业和海洋捕捞业,"四箭齐发",全面开花。日前,青岛市有关部门推广了这一做法。
第一箭,发展高效渔业,建设三大基地。城阳区先后建设了滩涂贝类、紫菜和海参三大产业化养殖基地,已成为北方沿海地区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基地。据有关部门介绍,该区滩涂贝类养殖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22.3万吨,产值9.1亿元;紫菜养殖面积7000亩,产量7000吨;重点推广的虾池垒石养殖海参项目已发展到2680亩,产值近4000万元。
第二箭,瞄准生态渔业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该区依靠渔业科技推广,大力推进标准化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建立了全省首家专家工作站-青岛贝类良种繁育养殖专家工作站,先后引进"菲律宾蛤仔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紫菜生态栽培与加工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等多项国家"863"项目落户,科技对渔业的贡献率达60%以上。同时,还建立了"国家级贝类净化与质检中心"、"国家级菲律宾蛤仔原良种场"和渔业标准化监测站,确保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目前,红岛蛤原良种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基地,7家企业被确认为市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
第三箭,发展休闲渔业,实现繁荣增收。该区以"红岛蛤蜊节"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推动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民增收和渔区繁荣。截至目前,蛤蜊节共举办四届,累计接待游客60.8万人,实现收入9500万元,当地居民人均增收2500元。其中今年第四届青岛红岛蛤蜊节共接待游客19.8万人,实现各项收入达3700万元。
第四箭,贯彻"双控双上",稳定海洋捕捞业。该区坚持"控制近海上远海,控制小船上大船"的"双控双上"方针,先后投入1.7亿元,淘汰近海小马力渔船1000余艘,更新改造大马力渔船380艘,有效减轻近海捕捞压力。同时,改进渔具渔法,动员渔民发展笼钓、垂钓、一船多具等作业形式,更新冷藏保鲜方式,提高捕捞产品的鲜活品比例和附加值。目前,全区渔业资源修复成效显著,2006年放流对虾7500万尾,开捕后捕捞量达130吨,产值1575万元,作业渔船平均增收3万多元。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