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昨日,市发改委联合市水务局首次发布了成都市水产业发展情况。据通报,我市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4万吨,实现水产业总产值40亿元,水产品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名优品种比例达到60%以上,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15%-20%,水产品出口比重占10%,市级水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家(其中新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水产专合组织达到20个。
发展现状:西部最大水产品集散地
我市水产业发展现状是:我市是西部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并辐射华东、华南、华北及东北地区。2006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9.5万吨、水产业总产值22.3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名优水产品比例达到54%。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49个,面积9.3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65%,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0个,该项工作我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我市水产品以鲜销为主,产品主要占领成都、省内其他城市及重庆、贵阳、昆明、兰州、上海、广州、西安、西藏、新疆、北京、华北、东北等地。全市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4%,冷水鱼彩虹鳟出口欧盟,创汇25万美元,实现了四川省食用鱼出口零的突破。
有利条件:吸引省内外民企纷纷投资
我市水产业发展具备以下四大有利条件:
渔业资源丰富——我市地处岷江上游,鱼类资源丰富。我市有近15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并且以精养池塘为主,鱼池条件好。我市养殖用水取自岷江、沱江上游,水质较好。我市西部边缘山丘区冷水资源丰富,适合冷水鱼的养殖和产业化发展。
政府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水产业发展,把水产业列入农业十大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重点产业来抓。我市出台了《关于加速水产业持续发展的意见》,设立1674万元的市级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水产业发展。
民企投资水产业的积极性高涨——由于我市发展水产业的环境越来越好,民营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水产业的信心不断增加,投资项目越来越大。先后引进了南京、青岛、福建等地的企业来投资成都水产业。
发展重点:打造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根据我市水产资源状况和发展现状,今后全市水产业发展锁定以下重点: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水产品消费信誉——努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狠抓水产产业化发展,增强水产业发展活力——培育发展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化建设水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发展特色渔业。积极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水产品档案渔业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即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的水产品方可以进入市场销售,非无公害水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按照规划,我市水产业将形成如下布局:在彭州、都江堰、蒲江建设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带动我市冷水鱼产业发展,2010年形成50000-80000吨的生产能力,并配套建设鲑鳟鱼加工厂、鲟鱼和鱼籽酱加工厂各一座。使鲑鳟鱼等冷水鱼的引种——繁育——成鱼养殖——销售——加工出口等链条有效链接起来,使我市冷水鱼产业发展成为西部最具特色的优势渔业。在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建设水产批发市场,新增10万吨的水产品交易能力;在新津、双流、都江堰、邛崃建设水产品加工厂,新津、双流加工厂主要加工斑点叉尾鮰,加工能力2万吨/年;都江堰加工厂以鲑鳟鱼为主,并利用闲置产能加工叉尾鮰,加工能力1万吨/年;邛崃加工厂以黄鳝、中华鳖加工为主,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年加工能力6000吨;在城市近郊及温江、郫县,大力发展观赏鱼产业、垂钓业和休闲观光渔业;在邛崃、蒲江、新津、大邑、崇州等地发展黄鳝(中华鳖)标准化养殖生产、加工、出口产业,形成年产3000吨黄鳝、5000吨中华鳖的规模,年产值近5亿元,年出口创汇可达7000万美元以上。
另外,我市目前正在重点建设三大水产业主要园区:通威水产科技园、黄鳝(中华鳖)标准化生产出口项目示范基地、西博苑成都龙泉水产物流批发市场。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