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漪湖属长江中下游重要通江湖泊,地跨宣州区、郎溪县,水面32万亩,水质清新,水草丰盛,底质为砂粒层,渔业资源丰富,南漪湖水利综合治理工程竣工后,湖区水位稳定,适宜开展河蟹进湖泊工程,是我市重点渔区。
2006年,我们制定了《南漪湖围网养殖规程》,利用南漪湖二轮水面发包的机会,对全湖养殖区域进行了压缩和调整,拆除了布局不合理的围网养殖区1万多亩。
同时推广轮叶黑藻种植技术、蟹鳜鳙混养技术、种草移螺生态养殖技术等,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去年,南漪湖建成标准化围网养殖示范区5.5万亩、2个500亩市级幼蟹培育基地,年培育幼蟹2000万只,不仅满足南漪湖养殖的需要,而且供应周边和外省地市;生产优质河蟹160万公斤、河虾25万公斤、各种鱼类180万公斤,实现产值1.2亿元。
主要做法
1、对照国家标准,建立南漪湖围河蟹围网养殖标准体系。制定出台了《南漪湖围网养殖规程》,对围网设置、苗种投放、资源培植、投喂管理、药物使用等均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2、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应用和管理。一是加强水质监测,在南漪湖新老郎川河口设立水质监测点,常年对湖区水质实行监测。二是宣传引导渔民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杜绝污染和滥用药物。四是严格监督,对饲料、小鱼、玉米等投入品质量进行检查,在码头实施质量管理。五是及时处理浮草及废弃物,防止养殖自身污染。
3、进行投放品使用专项记录。根据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建立了“南漪湖围网养殖投入品使用记录”,对各月份投入品进行及时全面的记录。
4、做好无公害认证工作,做大做强“南漪湖”品牌。南漪湖生产的六大水产品“河蟹、青虾、鳜鱼、鳙鱼、银鱼、河蚬”和32万亩水面,2004年获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和产地认证,去年又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复查。今年,南漪湖水产行业协会已向国家工商局申报了“南漪湖”系列水产品注册商标,并在常州、上海均设有专门的批发窗口,不仅为湖区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也为做大做强“南漪湖”品牌奠定了基础。
5、引导渔民转变观念,走转捕为养之路,带动湖区经济发展,促进渔民脱贫致富。南漪湖天然捕捞资源日渐枯竭,通过几年实施转捕为养战略,渔民收入已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使1100人得到新的就业机会。
三大成效
1、经济效益。通过南漪湖河蟹围网养殖标准体系的建立,在湖区大力推广轮叶黑藻芽胞种植技术等生态养殖技术,丰富了水草资源,改善了水草品种结构,河蟹无论从规格和品质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均单产从去年的每亩34kg提高到今年的42kg,市场售价每公斤提高约20%。全湖标准化养殖示范区5.5万亩,产值从2005年的0.9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2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河蟹进湖泊是重要的新兴产业,通过湖泊围网养殖,吸收了湖区周边约1100多名专副业渔民在湖区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净工资0.8万—1.1万元,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又缓解了湖区天然捕捞压力,促进渔民转捕为养,带动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通过改资源掠夺型养殖模式为生态保护型养殖模式,既净化了水质,又增加了效益,湖区水质大部分时段处于二类水质。
今年工作要点
按照省农委统一部署,以河蟹进湖泊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南漪湖围网养蟹示范区建设,紧紧抓住“生态”和“效益”两大核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河蟹进湖泊工程做大,做强“南漪湖”品牌。兴湖富民,造福百姓。
1、积极争取水务部门重视和支持,疏通油扎沟河道,争取汛期长期敞开油扎沟堵坝涵闸,使武村河下游免遭农药污染。2、进一步加强南漪湖水质监测,在新、老郎川河口设立水质监测点基础上,在武村河口增设水质监测点,长年对湖区水质进行监测,保证湖区养殖安全,提高水产品品质。3、进一步深化南漪湖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对全湖实行标准化应用管理,重点是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对可能造成污染的投入品一律禁止使用。4、积极探索河蟹进湖泊新的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降低养殖密度,变“大养蟹”为“养大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养殖水域投螺养螺,促进螺蛳繁衍,推广生态养殖;开展湖泊养殖循环经济研究,科学确定养殖品种和数量,充分利用饵料,合理转化,减少自身污染,促进湖泊围网生态养殖循环健康发展。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