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变“货等人”为“人等货” 由“港区检”到“市场放”
福州进口水产品检验模式释放红利
模式改革前查验现场 (资料图片)
模式改革后查验现场
4月2日下午,数十个集装箱货柜在福州名城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的检验检疫集中查验点一字摆开。福建福州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对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入境水产品开始了集中查验。很快,查验和抽样工作完成。这些水产品不用再“奔波”,而只要在名城冷库中安心等待检验报告出来后,直接在名城水产品交易中心进入销售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安全的状态进入老百姓的餐桌。
据了解,福州马尾口岸进口水产品行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福州乃至福建的优势产业之一,产品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阿根廷、秘鲁、印度等几十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年进口量达22万吨,马尾口岸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境口岸。位于马尾的“名城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借此优势成为全球采购、全国配送的全国最大水产品集散地,年交易额达300亿元,并带动了餐饮、酒店、物流等冷链配套行业的繁荣。
随着进口量的急剧增长,传统的港区查验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按传统查验模式,在港口待检、冻柜供电、排队吊箱、开箱查验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港口插电费、堆存费、集装箱使用费等费用必不可少。码头公司也增加了吊放货柜的压力,货柜周转效率低,种种情况使口岸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进口水产品行业后续发展严重受限。
对此,福州局经过深入思考和多方论证,认为只有通过查验模式改革,通过释放制度红利才能带来新一轮效率提高和费用节省,才能将通关便利化提升到新高度,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口岸竞争力,巩固和发展现有的进口水产品产业优势。
变“货等人”为“人等货”,由“港区检”到“市场放”。这是福州局提出的改革重点。他们在对整个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风险分析后,进一步减少了一些可省的环节,提出进口水产品在海关放行后可直接运往进口水产品交易相对集中的“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查验点,由检验检疫部门驻点24小时实施现场查验和监管,现场查验合格后当场放行,进入交易中心。
新模式实施带来了“四方收益”:企业收益在于进口相关企业降低成本、快速通关。按照年22万吨的进口量测算,进口水产品平均每个集装箱能减少1.5天的通关时间,每箱节省电费、港杂费、集装箱使用费等500元左右,每年进口水产品行业可节省费用400万元。码头的效益在于减少了货物滞港时间,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码头集装箱公司物流周转速度加快,减少了查验开箱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缓解了集装箱码头堆场、设备的压力。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则因为有了检验检疫查验点,货物随到随放,进一步增加了对进口企业的吸引力和集聚效应。而忠于职守的检验检疫人则用实践证明了,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外经贸竞争力,“效率、成本”是核心,“安全、有序”是根本。有效保障进口产品质量安全意味着让更多的优质货源更快地从福州港进口,产业的比较优势显现了,辐射周边的物流大网将真正撒开。
链 接>>
从码头逐个吊箱查验,到一个点的集中查验,在通关便利化进程中,福州局改革收获的是四方受益:水产品市场进口水产品检验模式改革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港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接和培育了“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竞争力和辐射力,惠及贸易商、港口运营企业、交易平台、消费者四方,巩固了福州作为进口水产品全球采购、全国配送的最大进口水产品集散地的地位和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