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继2004年至去年连续两年下滑后,广东水海产品出口今年仍“刹不了车”。来自海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量仅为3.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下降23.4%。业内人士指出,广东水海产品出口量迅速萎缩的信号表明,药物残留超标已成水产品出口的严重障碍,如不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未来几年出口仍将可能出现递减现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水海产品出口一直稳居全国前列,但近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出口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广东水海产品出口额在2004年达到5.8亿美元的峰值后,已连续2年出现下降,2006年出口额仅为4亿美元,比2004年大幅下降30.9%。
今年第一季度,受去年大闸蟹、多宝鱼事件和香港发现桂花鱼含孔雀石绿等事件影响,再加上欧美准入门槛提高,出口严重受挫,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3.4%。
除港澳市场外,近年广东水海产品对其它主要市场出口出现大幅萎缩。特别是去年,一系列的药残事件,致使国际水海产品贸易商对中国产品的不信任感加强,药物残留超标再度严重阻碍我国水产品出口。如今年,由于美国沃尔玛和达登连锁餐饮集团等公司均继续要求所有虾类产品的供应商和生产商,必须满足BAP标准(《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要求,否则不予采购。广东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下降81.3%。此外,出口日本、东盟等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企业必须加强对食品化学残留物新标准的收集和研究,加快国内药物残留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用“绿色水海产品”跨越“绿色壁垒”。此外,最好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以降低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度。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