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很多30岁以上的昆明人都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在抚仙湖边吃抗浪鱼,五块钱一大铜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抗浪鱼产量急剧减少,导致其越发“金贵”,每公斤已经卖到1200元以上,最贵的时候到了3000元,普通百姓只能望“鱼”兴叹。
近几年,人工养殖逐渐成为防止抗浪鱼灭绝的一条途径。但是抗浪鱼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饲养难度很大。直到今年玉溪市华宁县传来一个好消息:范飞、纳汝玲夫妇利用异地泉水养殖抗浪鱼成功。这样,抗浪鱼重上昆明人的餐桌将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创业:夫妻俩有苦有乐
2002年,退休在家的范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抚仙湖的“土著鱼”——抗浪鱼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外来鱼种的威胁等原因濒临灭绝的消息,于是萌生了拯救抗浪鱼的念头,老伴对他也很支持。于是他们决定拿出所有积蓄投资在养殖抗浪鱼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04年10月,范飞夫妇的龙洞珍稀鱼类养殖场在华宁县新庄村开了起来。
娇贵的抗浪鱼让范飞夫妇有操不完的心。他们不分昼夜,每2小时便看一次鱼,每天喂5次饵料,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当鱼苗一天天长大,他们心里又会很欣慰。纳汝玲说,他们养鱼虽苦,但也有甜,“天气好的时候,中午给鱼喂饵料,这些鱼会裹成团来抢食,可爱极了。”这个时候,就觉得养鱼是种乐趣,辛苦的感觉也被冲淡了。
发展:百万鱼苗撒播希望
刚开始养殖时由于没有经验,加上抗浪鱼比较脆弱,经常会遇到鱼死的事情。一次,纳汝玲用生石灰给鱼塘消毒时方法不当,一小会儿,鱼塘的水面上便漂了一层抗浪鱼。看到这种情景,她的眼泪禁不住往下掉。
抗浪鱼对环境要求非常高,而且生命比较脆弱。在澄江有一个说法,抗浪鱼是“见天死”、“离水死”。于是他们在龙洞珍稀鱼类养殖场,尽量模仿抚仙湖的环境,引来龙潭的泉水以保证水质。由于抗浪鱼有逆水流游动的特性,鱼塘专门安装了一套设备,使几个池塘的水24小时循环,让水流动起来,为抗浪鱼营造适合的生存环境。现在,范飞夫妇的龙洞珍稀鱼类养殖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成品鱼有800多公斤,半成品鱼50万尾,鱼苗60万尾。预计到今年7月,产籽数量可达百万。
愿望:让人们都吃得起
抗浪鱼养殖难度大、周期长,至今他们总共投入了180万元,却仍然没有一分钱的收益。尽管这样,想为保护抗浪鱼做点贡献的他们还是决定,4月25日配合政府向抚仙湖投放鱼苗,拿出10万尾鱼苗放入抚仙湖。这些准备投放的鱼苗,每一条的养殖成本大概需要3.8元,政府给予的补贴仅为0.9元,仅这笔费用,范飞夫妇就“亏了”近30万元,但他们觉得这样做真正是老有所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玉溪市水利局水产站张副站长说,近年来,人工养殖抗浪鱼以及异地养殖都已经成功,虽然异地养殖还未形成规模,但前景乐观。这不仅可以使抗浪鱼产量增加,使其价格下降,而且对于抗浪鱼的保护、恢复澄江车水捕鱼等文化景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他说,随着异地养殖实验成功,加大力度培养鱼苗,通过投放鱼苗、人工养殖等方式防止抗浪鱼灭绝,并逐步提高抗浪鱼产量。让普通市民吃得起抗浪鱼也是他们今后的一个目标。
担忧:会不会有价无市?
目前,范飞夫妇还想通过自己的渔场带动华宁县农民养鱼,用每尾鱼苗0.5元左右的价格吸引他们加入到养鱼队伍中来。而范飞夫妇已培养了18名养殖抗浪鱼的技术人员,当地农民如果想养鱼,他们将给予技术上的支持,最终让抗浪鱼养殖成为华宁的支柱产业。
“我们的渔场明年的产量可以达到5吨,后年10吨。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如果再加上华宁县还有其他渔场养殖抗浪鱼,那么两三年以后,让抗浪鱼上昆明人的餐桌也不是什么难事。”龙洞珍稀鱼类养殖场的技术顾问很有信心地说。
虽然范飞夫妇对此很有信心,但华宁县水产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觉得大规模养殖抗浪鱼条件尚不成熟 。他说,现在抗浪鱼虽然在华宁异地养殖成功,但一般人养殖,还存在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而且虽然抗浪鱼现在市场价很高,却存在“有价无市”的情况。因此,抗浪鱼大规模异地养殖还有待研究。
新闻助读
抗浪鱼,也写做闶阆鱼,是抚仙湖的特有鱼类,和大头鲤、金线鱼、大理弓鱼并列为云南四大土著名鱼。抗浪鱼的产量曾经占到整个抚仙湖鱼类产量的70%—80%,其中大部分以古老的车水捕鱼方式获得。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酷渔滥捕、外来物种入侵及生态环境恶化,1991年左右,抗浪鱼数量剧减。湖西岸从澄江禄充到江川明星几百眼鱼洞车水拿鱼的景象,已经风光不在,高大的鱼篓和朴实的水车,空成摆设。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