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图/马来西亚《农牧世界》知行
存活率一直以来都是养殖户们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成鱼育成环节中,不只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更是鱼种普及化的必备条件。有监於此,养殖户都使尽法宝提高养殖物种的存活率,高科技的应用不在话下,若在经济效益下,亦会加强人员管理。
直接用海水淘弱留强
然而坐落在万津的洪记水产养殖公司却大反其道,相信利用较传统、更接近自然的环境下,所生产的鱼苗更为强壮。
公司负责人洪意昇表示在精致化管理下,鱼苗的活存率固然可大大提高,当中不少是“温室里的小花”经不起恶劣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成鱼育成场多为户外作业。故此,该公司直接引进冷岳河河水作为养殖水源,让龙虎斑、杉斑、老虎斑以及青斑幼苗先在“恶劣”环境下接受大自然的筛选。这与着名的生物学学家达尔文学说--“适者生存,弱者淘汰”如出一辄。
他指出在育苗场先进行淘汰抗性较差及体格虚弱的鱼苗,可提高日後成鱼育成场中的存活率且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
提高鱼苗营养补给
在淘汰过程中,洪意昇同时也着重营养补给,促进鱼苗健康发育。
他表示属於肉食性鱼的石斑对营养需求极高,无法仿傚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可投喂植物性蛋白含量高的饲料,而是必需供应动物性蛋白的饲料。他阐释饲料中的不饱合脂肪酸以及氨基酸有助於促进鱼苗的免疫系统。
为了鱼苗的健康,他不惜投下重本,引用自日本直接进口的5号料,单单一包20公斤的饲料就已要价400多令吉。
一般上,工人们每天都以少量多餐投喂为原则,除了定时投喂3次,工人们在巡场也会不定时投喂多达5次。
随着体型的增长,鱼苗的免疫力及对环境的抗性也会提高。洪意昇表示目前成鱼育成业者都要求10~15公分,除了稳定度高之余,育成时间也少了,这也意味着成鱼育成业者的风险大大降低。
频密筛选减少残食
在养殖场内共有60个FRP桶,约5吨的水里可放养1,500尾鱼苗,经过两个月左右培养,鱼苗达5~6寸,其活存率仍然可维持70~80%。
除了投喂管理及饲料营养,洪意昇表示在育苗过程中的筛选工作也相当重要。购入3公分的鱼苗饲养第4天就开始进行第1次筛选,过後则是第7天、第10天……整个筛选工作进行5~6次,洪意昇表示纵然每天投喂次数多达8次,但鱼苗的残食性仍然无法克服,唯有透过筛选工作减少残食现象,尤其是体型小时,筛选频率更高。
在育苗过程中,洪意昇表示他们以较传统的方式进行,但为了增加鱼苗的耐受性,人工操作相当重要,特别是筛选及投喂工作。在育苗过程中的搬运、水质、驯饵等工作亦不可怠慢,而在水池清空後也得消毒,避免病原残留。
此外,他指出在大自然中虹彩病毒及神经坏死病毒早已潜伏在鱼只体内,只要盐度、系统以及环境等因素中其中一种造成鱼只紧迫,病毒就容易爆发。
洪意升表示育苗是一个中间育成产业,如人类般的婴孩,需要育婴室之类提高免疫力
受成鱼市场直接影响
整个水产生产链中各产业息息相关,育苗与成鱼育成更是唇齿相依。即使相距农历新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石斑市场仍十分低迷,以致养殖户的鱼苗需求量低,洪意昇怀疑是石斑鱼生产过剩,并表示情况持续将造成价格下降。
“不过价格下降也有助於提高石斑的流通性,相信几个月後石斑鱼可在本地市场普及化。”洪意昇说。
他指出餐馆是推动养殖新品种的最佳途径。养殖户往往在育成後把鱼先送到餐馆让业者品嚐,获得肯定後才开始供应。不同与超市中的冷冻石斑鱼,活鱼供应消费市场除了可确保新鲜外,更可确定为本地养殖,而并非国外粗劣生产或死因不明的鱼只。
育苗业仍具发展空间
他表示大马政府之前曾投资一些公司的计划,推动本地的水产养殖业,奈何这些公司多数从国外进口鱼苗,而忽略了本地育苗业,实在令业者们纳闷。据他了解,西马的石斑育苗户不超过50家,目前仍供不应求,相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洪意昇表示在成鱼育成中,存活率是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而育苗过程中,水电及人工费用是固定的,如果要降低生产成本,唯有提高鱼苗放养数量。
此外,他指出在育苗作业中必需先观察市场需求量才决定培育数量,最後,洪意昇表示育苗行业需要耗最大的心思进行。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种苗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