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花鱼染色、海肠上妆,带鱼刷银粉……尤其是出现多宝鱼“嗑药”事件后,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疑虑。春节将至,又到了水产品销售高峰期。目前,我市水产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情况如何?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是否常见?就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记者于近日进行了调查。
抽检结果
水产品合格率在九成以上
一直以来,我市工商部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历年对水产品抽检的情况来看,合格率都在九成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00年开始至今,工商部门抽取螃蟹、大虾、黑鱼、甲鱼、多宝鱼等样品上百个,检测了孔雀石绿、氯霉素、甲醛,土霉素等数十项目,氯霉素和孔雀石绿残留的检出率很少,样品检测项目合格率在九成以上。
水产品质量监管首要是从源头上把关。近年来,工商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组织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日,市工商部门在两节期间开展了水产品检测,发现大连市水产品市场整体情况良好,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自己喜欢的水产品。
存在问题
部分商贩违法使用染料
虽然我市水产品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用“胭脂红”化妆海肠子
将变质的海肠子抹上食盐防止再烂、用胭脂红色素重染颜色……不法分子运用这样一道道工序,加工成颜色鲜红的海肠子。
据沙河口工商分局消保科副科长周进介绍,海肠上妆是不法商贩的常用的手段,执法人员曾经端掉一“黑海肠”加工窝点,共缴获问题海肠子100多公斤。
●给虾仁添加着色剂
按照国家水产行业标准,虾仁在加工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着色剂。而沙河口工商执法人员于近日查处的一家虾米加工户,就擅自给虾仁加了一种着色剂。这种着色剂主要用于木材染色,根本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这种染料吸附性强,色泽牢靠,是含苯环的偶氮化合物,具有强致癌性。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类似给黄花鱼染色、海肠子上妆、带鱼刷银粉,虾仁添加着色剂等案例,虽然不经常发生,但工商部门每年都能查处几例。
●把甲醛当成防腐剂用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竟故意在水发水产品中加入甲醛,以延长水产品的保存期,改善外观形态,达到追逐暴利的目的。
消费提醒
水产品鉴别与选购
◎应注意观察:
用甲醛浸泡后的水发产品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变得坚韧而富有弹性,嗅之有淡淡的药水味,外观、色泽晶莹透明,十分漂亮,但食之较脆,会觉得比较有嚼头,但缺少海鲜特有的美味。正常的水发水产品色泽不应过于鲜亮,应该体软少弹性,有腥味,触摸时不应过于光滑。
◎感官鉴别:
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质量优劣,主要是通过体表形态、鲜活程度、色泽、气味、肉质的弹性和洁净度等感官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选购水产品,首先要观察其鲜活程度如何,活海鲜还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生命活力;其次看外观形体的完整性,注意有无伤痕、鳞爪脱落,骨肉分离等现象;再次观察其体表卫生洁净程度,即有无污秽物和杂质等。最后是看色泽,嗅气味,有必要的话还要品尝其味道。
新闻链接
严查伪劣食品 确保消费安全
2月12日,市工商局检查了位于北三市的大世界商业城、瓦房店光明市场、普兰店雪园市场等5个主要农村农贸市场,对发现的各种问题一一进行了纠正,并提出了豆腐等各类自产产品实名销售,市场内现场加工的食品所用油的来源要实行进货台账登记,杜绝“地沟油”混进市场等建议。
据了解,此次从元旦开始的全市工商系统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了14947家各类食品经营业户。检查中发现,有些不法经营者制假销假,给食品市场的安全造成隐患;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没有养成看生产日期、有效期和产品标识的习惯,只问价格不问质量,这也给不法分子违法经营提供了空间;部分超市出售的散装食品标签普遍未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且裸露摆放,没有采取防蝇防尘等卫生措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个别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环境、原料存放等不符合卫生条件。
在检查中,市工商部门共取缔无照经营129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1家,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25件,没收三无、过期、掺假等问题食品7000余公斤,查封涉嫌不合格问题白酒共计1020箱、春卷(四平市产)1300箱。同时还进行了部分食品中吊白块、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的检测,共检测113组,不合格1组,共25公斤,已全部下架处理;检测蔬菜样本432个,对其中10个样本超标的蔬菜勒令停止销售。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