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野生龙虾提前一个月上市专家提醒市民今年防蚊需趁早
前天,江苏省气候中心公布了一份“江苏2006~2007年冬季气候影响评价”报告,该报告称,去年冬季江苏平均气温5.2℃,比常年偏高2.2℃。受暖冬气候的影响,今年江南春来早,柳树发芽偏早,油菜早现花蕾,迎春花提前绽放,使市民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除此以外,一些对气温比较敏感的动物如龙虾、螃蟹也提早出来活动。
南京去年冬天气温偏高2.1℃
该气候影响评价报告称,2006~2007年冬季江苏平均气温5.2℃,比常年偏高2.2℃,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各地平均气温为3.1℃(丰县)~7.1℃(苏州),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3℃(如皋、宜兴)~2.6℃(靖江)。南京平均气温为5.8℃,较常年偏高2.1℃,与2001年并列为1905年来同期最高值。
冬季气温异常偏高,主要体现在2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幅度较大。其中,去年12月全省各地平均气温为2.4℃~7.3℃,除宜兴、高淳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其他地区偏高0.1℃~1.6℃;1月全省各地平均气温0.7℃~5.0℃,较常年偏高0.5℃~1.8℃;2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5.9℃~9.4℃,较常年同期相比,偏高3.4℃~5.0℃。
龙虾赶热闹,提早一月上市
“龙虾不是夏天吃的吗 怎么今年刚入春就能吃到龙虾。”近两天,一些细心的市民在餐馆时会发现,不少餐馆已经打起了小龙虾提前上市的招牌。这么早就上市的龙虾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记者就此咨询了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员。
“南京市场上的龙虾共分三类:一是野生的,二是将野生捕捞回来后人工暂养的,三是完全人工养殖的。”唐建清说,“目前南京市场上的龙虾还是野生的居多,因为从成本和价格上看,暂养的龙虾要花费暂养费,完全人工养殖的龙虾还要花费种苗的钱,所以它们与野生捕捞的龙虾相比,成本高。”“野生龙虾通常是在4月初上市,而今年受暖冬的影响,龙虾‘苏醒’得早,因此能提前一个月上市。”唐建清说。此外,还有不少外地养殖户为了保温还给龙虾搭起了“大棚”,也缩短了龙虾的生长周期。
据唐建清研究员介绍,小龙虾对水温特别敏感,它门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居住环境。每年的深秋,龙虾都要在水里打地洞,呆在地洞里保暖,专业术语叫“穴寄”。在地洞里呆几个月以后,等到春天水温达到10℃左右,龙虾就跑出来觅食。
“从2月下旬末到3月上旬初,南京以及周边地区水温早已超过10℃,所以,野生龙虾在3月初上市是正常的。”唐建清说。
暖冬使越冬蚊虫存活率大增
根据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检测结果,今年南京蚊虫出现并呈现活跃的状态比往年提早了半个多月。专家提醒广大市民,今年防蚊需趁早。
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科郑一平主管医师表示,从近段时间南京市疾控中心的虫媒监测结果来看,去年越冬蚊虫的存活率比往年大增,平均密度大约是往年密度的3倍,而在一些背风潮湿、草林茂盛地段蚊虫的散布密度则更高。“在实际监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温度偏高,蚊虫出现并活跃的时间也较往年提早了半个多月,这或多或少会对今夏南京的防蚊灭蚊工作带来影响。”鉴于此,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郑医师提醒市民和相关部门早做准备。
据郑医师介绍,蚊虫一般在秋天便开始大量吸血(人血或动物血),并将其转化为腹部脂肪储存作为顺利越冬的能量。而一旦到了冬天,蚊虫便选择藏匿在温暖、潮湿的楼道、人防工程、地下室、车库、橱柜等地方不吃不动进行“冬眠”。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20℃并持续一周左右后,此前蛰伏的蚊虫便开始活跃,并重新飞出来吸血、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在这个繁衍的过程中,如果冬季天气很冷,就会让部分体弱、能量储存不够的蚊虫冻死,进而减少次年夏天新生蚊虫的基数。但南京去年由于冬季气温偏高,能够越冬存活的蚊虫便因此大大增加。
一两一只的龙虾25元/斤 今年吃龙虾得多掏钱
接连两天的倒春寒并没有影响龙虾上市的步伐,今年龙虾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5%,一两一只的大个龙虾零售价在25元/斤上下,今年南京老百姓吃龙虾还得多掏钱。
记者昨天在惠民桥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龙虾刚刚上市才几天,每天的交易量还不大,只有百把斤,多是一些饭店在采购。价格却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5%,其中一两一只的大个龙虾零售价25元/斤,8钱上下一只的中等龙虾20元/斤,一两三只的小个龙虾也要8元/斤。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馆子吃龙虾还得多掏钱,光是一只龙虾的成本就划到2元上下,去年酒店里动辄卖到5元、8元一只龙虾的现象,今年可能还要普遍。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