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笔者从广东省中山市检验检疫局获悉:去年,中山出口塘鱼5617批、20405吨、3334.48万美元,与2005年同比分别增长17.1%、22.3%、48.3%;出口冰鲜塘鱼制品2146批、3001吨、503.6万美元,出口数量和货值与2005年同比分别增长13.6%和27%。中山塘鱼出口已占香港50%、澳门70%的市场份额,中山市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供港澳塘鱼养殖和出口基地。
据了解,2005年8月和2006年11月,受我国出口鳗鱼被日本检出孔雀石绿残留和出口塘鱼在香港被检出孔雀石绿超标的连锁反应,中山塘鱼曾被暂停出口,港澳出现“鱼荒”,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塘鱼价格也急剧下降,养殖农户损失惨重,中山塘鱼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山检验检疫局把农民和企业的困难放在心里,充分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在技术、信息、人才和服务上的优势,积极帮助农民和企业渡过了难关,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出口。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山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供港澳塘鱼养殖和出口基地:塘鱼养殖总面积达5.2万亩,其中出口注册面积2.7万亩,出口中期养殖场2.5万亩,中山塘鱼出口基本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去年,中山塘鱼在出口强劲增长的带动下,价格不但恢复到“孔雀石绿”事件前的水平,而且每吨价格还高出500元左右,仅此一项,中山农民每年可增收1亿元;与塘鱼出口有关的产业和企业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中山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2006年“孔雀石绿”事件前,中山出口鱼源比较混乱,养殖周期长、养殖过程复杂,从鱼苗到成鱼需要1至2年,其间可能还经历多次转手,质量难以控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山检验检疫局率先提出建立中期场的设想,于2005年9月印发了《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管理规则》,从苗种、中期养殖、成鱼养殖到吊养全程进行注册和备案管理,引导企业走“公司+基地+标准化”之路。
经过努力,条件较好的14家养殖场获得出口注册,25家较大规模的养殖场获得中期场注册。目前,供港澳塘鱼的出口模式已基本转变为:苗种在中期场或注册场内养殖,中期场把鱼苗养成鱼花或成鱼,再运到注册场养殖或吊养;中期场到注册场有入塘检测报告和入塘情况记录。根据中山塘鱼出口的实际情况,该局制定了出口塘鱼抽样和检测方法,完善了检测手段,增添400多万元的检测设备,在保证了样品代表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在境外被检出药残的风险。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