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加工牡蛎。
统一的黄色工装,严格的消毒程序,规范的操作流程……10月18日,在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高级加工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为了让牡蛎加工能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高级加工车间,使产品不须转运外地再加工,在本地就能够达到出口标准,预计每年节省费用约400万元。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要进入车间加工区,必须经过4道程序:换拖鞋、穿工装、戴头套口罩、穿水鞋。”加工车间负责人于文虎说。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记者终于进入车间,第一印象是各类消毒设备很多,车间一尘不染,工人们都在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车间分为不同区域,工人们分工明确,分别进行着牡蛎磨壳、装盒、包装、X光杀菌、进入冷库等加工流程。
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军勇介绍说,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牡蛎连获丰收,牡蛎供不应求,而之前他们只能对牡蛎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牡蛎肉要达到出口标准,必须将初级加工的产品转运到烟台、荣成等地进行高级加工。为了让产品达到向国际市场直接进军的目的,今年年初,合作社派人外出考察牡蛎的高级加工。今年7月份,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这处高标准的牡蛎深加工车间,采用了在国际上领先的牡蛎肉活体速冻技术,可节省再加工费用400万元左右。
据了解,在牡蛎养殖加工过程中,金滩牡蛎养殖合作社想方设法增加牡蛎产量和品质,目前已建立了生产记录制度,统一苗种采购供应,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出售,实现了水产养殖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保证了牡蛎的品质。今年,养殖场牡蛎产量和销量一直很稳定,牡蛎肉的出口价格达到每吨4万元。如今的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到160户,年产牡蛎1万多吨,年产值3500多万元,养殖收益较合作社成立前提高30%以上,已带动周边800多人就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