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上世纪80年代,鱼还名气甚响,但20多年后的今天却已走向灭绝;去年,中外科学家考察了1个多月,也没找到长江白鳍豚的影踪……记者日前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获悉,本市正着手建立濒危和重要经济水生生物种质冷冻保存库,可为濒危鱼类留种,若干年后“再续香火”。
这项“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最近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据了解,目前东海水产研究所已为鳗鲡、西伯利亚鲟、日本黄姑鱼等成功保存了精子,接下来,科研人员还将重点研究正面临生存危机的刀鲚、凤鲚、松江鲈鱼等种质的冷冻保存法。未来,冷冻库里的成员将不断丰富。
“在-196℃的温度下,鱼类的精子、卵子、胚胎可无限期休眠,但解冻后,它们便会复苏过来。”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章龙珍告诉记者,他们把鱼类的精液注入冷冻管中,然后将其放置到一个液氮罐中,几分钟内,冷冻管的温度便能降到-196℃,鱼类精子由此进入生理代谢的停止状态。但要让精子安全“抵达”休眠状态,还需技术“保驾护航”。若是降温太快,精子细胞脱水不彻底,冷冻后形成冰晶,就会刺破细胞,导致死亡;若是降温太慢,细胞脱水过度,也会导致死亡。
建立水生生物种质保存库已迫在眉睫。对濒危水生生物来说,目前在自然界已难以生存,但“预留”了精子、卵子或者胚胎后,就有可能在多年后复活形成新的种群。此外,人工繁殖的鱼类会出现物种的优良性状退化,利用先行保存起来的优良鱼“种”,可在若干年后改良退化品种,保证遗传的多样性。
章龙珍还介绍,目前鱼类精子保存技术已成熟,但更好的办法是直接保存胚胎。为此,科研人员还将继续探索。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