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浙江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1-7月份温州市水产加工出口1.685万吨,同比下降34%。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温州市有200余家水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苍南、瑞安等地,欧债危机是水产加工企业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龙头企业凭借创建科技加工模式、增加新型产业链等取得了出口订单逆势增长的好成绩。
宏利水产是苍南一家水产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鲨鱼皮、海参等高档水产品深加工,上半年水产品出口额为1253万美元,同比增长60%。近日记者走进该公司,最先看到的是三层楼高的冷库,可冷冻储存3万多吨的水产品。公司总经理陈庆权表示,因为海鲜保鲜非常重要,冷库的储存能力是决定产值的重要因素。据了解,该公司先后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引进十余条高科技精深加工生产线,目前拥有标准净化生产加工车间84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2万多吨。
“当别的企业还用人工给鱼切块时,我们已经用机器切块技术了。”陈庆权说,用机器切的鱼不仅美观,效率也比人工快十倍。记者在车间看到,上百名“全副武装”的员工身穿白大褂,头戴帽子,脚穿专用雨鞋,正在加班加点赶制海产品,开肚、切块、清洗、去骨头、烧煮、晾干、消毒、晒干、包装、冷冻,直到装车外运。一道道严格工序,确保了产品质量,赢得了一个个市场。
同时,宏利加大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车间里,记者看到几位黝黑皮肤的马来西亚人,他们正是公司请来的技术员,负责高难技术的加工程序和指导工作。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只有做到精加工,附加值才高。公司经过几年的研究,终于突破了东海参的技术难关,于今年推出了东海参新品。
瑞安华盛水产品加工厂则通过增加新型产业链,保持了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据介绍,他们创建的“海上加工厂”让渔获物在海上直接加工成水产品干制品,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品质。今年7月,他们投资1亿元建造的“华盛渔加2号”顺利下水,又开辟出一条集海上捕捞、加工、包装于一体的新型海上加工产业链。该厂厂长郑志成说,新型产业链让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产能有了保障,订单就不怕接不到了。
在欧盟市场受阻的情况下,还有一些水产加工企业通过另辟蹊径获得不少订单,如东南亚市场等。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上半年温州市水产出口到东南亚比例增加,其增长效应今后将逐步得到显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