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日,南澳岛深澳镇一渔民出海作业时,连续五六次都捕到外形颇似天价金钱鳘(学名黄唇鱼)的大鱼,令他既惊讶又纳闷;无独有偶,昨天上午,后宅镇一渔民在近岸从事“放绫”作业中,也意外的捕到一条嘴边嵌有一层浅金黄色的12公斤重大鱼,形状极像老渔民描述的“金钱鳘”。然而,经海洋专家鉴定,上述渔民捕到的大鱼并非“金钱鳘”,而是高值的赤嘴鳘鱼。
优质鱼热销“受精卵”抢手
近年来,南澳县大力推进生态岛建设,沿岸水质水体保护良好,成了各种鱼类栖息繁衍的洞天福地,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黄唇鱼也时有现身。据统计,去年,就有数条黄唇鱼误撞进渔民网中。因此,不少渔民一捕到难以辨识的鱼类,通常都以为是黄唇鱼,但经鉴定往往是高值的赤嘴鳘鱼和俗称“红卧”的大白姑鱼。大海并非鱼池,上述二种鱼类为何会频频成为渔民的网中猎物呢?
据了解,随着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来,南澳岛精选优质鱼类品种,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其中,高值的赤嘴鳘鱼和大白姑鱼由于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畅旺。为此,上述两种优质鱼类的鱼苗也成为福建、广东各地培苗场争相抢购的对象。为安全快捷获得鱼苗,各地培苗场都聘请技术人员,深入各地渔排,通过选取成熟的鱼母卵子和精壮工鱼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获取“受精鱼卵”。对培苗场来说,直接通过渔排养殖的成批鱼母获取受精卵,好处多多。一来不用花钱花力气在市场购买鱼母(往往一条鱼母要价达数百元),二来还减少了运输意外死亡的风险。利好因素使上述二种鱼类的“体外受精”业在各地迅速升温。
孕育海中渔民误为“金钱鳘”
由于部分受精卵失落海中,赤嘴鳘和大白姑鱼就在海中自由自在的孕育,使海中此类鱼儿的数量逐年增多;另外,由于沿海台风频繁,特别是受近两年来的强台风“珊瑚”、“珍珠”的影响,沿海养殖业受损严重,渔民大规模养殖的包括赤嘴鳘和大白姑鱼在内的鱼类纷纷“回归”大海,游向各地海域,使南澳岛渔民通过各种作业方式获取一定数量的赤嘴鳘等却为可能。
“受精鱼卵”成渔民“新宠”
由于需求畅旺,前景看好,“受精鱼卵”大行其道,也为海岛渔民添了一条致富的途径。目前,市场上赤嘴鳘鱼的“受精卵”每公斤高达1400元,大白姑鱼也在600至700元左右。一在深澳镇猎屿湾从事网箱养殖的渔民告诉记者,当地有二名养殖户,去年一年单靠卖“受精鱼卵”,双双获利3万多元。“受精鱼卵”成为岛上渔民的“新宠”和致富“金蛋”。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