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5月本是中国北方渔业生产的黄金期,但山东威海渔民于水强的日子并不好过,刚出海归来就连连摇头:“不好不好,赔钱的时候多!”
受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出海成本大幅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国北方大部分渔船已停港歇业,部分像于水强这样出海的船东也是赚少赔多。
记者近日在威海市中心渔港看到,岸边停满了渔船,和休渔时期的情景几乎一样。大部分渔船上空无一人,只有个别渔船刚出海回来,几个船员在卸载捕上来的海产品。
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最新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受海洋资源、海水及气温低影响,山东、河北、辽宁、天津三省一市大部分渔船特别是小马力渔船基本没有出海生产,海洋捕捞生产情况不及去年同期。
在渔业大省山东,这两年渔船停港的情况比较普遍,但今年的情况尤为严重。目前山东300马力以上渔船大部分停产,300马力以下停产率达70%-80%,渤海沿岸大中型渔船几乎全部停港。
渔船停港歇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受资源减少影响,目前烟台海鲜运输业基本停工,多数业户在家“待业”,制冰加工厂以及冷库、冷藏厂都处于半开工状态。
同时,由于海产品捕捞量大幅下降,市场上海鲜供应不足,各类生鲜海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0%以上,部分海鲜价格翻番,往年20元一斤的爬虾现在卖到近30元,不少海边居民直言“吃不起海鲜了”。
山东省海洋渔业部门和渔民反映,“没有鱼”是不出海的主要原因。此外,燃油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也导致大批渔民不敢出海。
烟台渔民李小伟有一条4马力的小渔船,他说:“这两年基本打不到鱼了,60米长的网下去,只能捞上来两三个爬虾,还有网是空的,出海一趟,只能打十来斤爬虾。等到9月休渔结束,收成才能好点。”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副科长张宇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目前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对虾、带鱼、小黄花鱼等传统渔业资源已形不成鱼汛,致使鱼群分散,捕捞减产。从统计数据看,渔获物中低质种类比例已上升至70%,渔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记者在烟台各地采访时,多位渔民说,以前渤海湾物产丰美,不仅小鱼成群,而且鲸鱼、鲨鱼等大鱼也能经常看见,可这几年很多都“绝种”了。“渤海正在慢慢瘦死。要是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担心以后不能打鱼、养殖了,我们还能干些啥?”不少渔民和养殖户一脸担忧。
柴油价格多次上调,船员工资逐年上涨,捕捞成本大幅上升,也是渔船大面积停港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2010年初柴油价格为每吨6400元,2011年变为7500元,目前柴油批发****至8700多元,涨势迅猛。张宇说,以拖网生产为例,燃油成本已占到捕捞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利润被柴油上涨抵消一半以上,许多捕捞渔船甚至出现“越干越亏”的情况。
于水强有两艘400马力渔船,他告诉记者:出海一次要七八天,两个船上共13个人,工人工资一天160元,光工资就得近1万5千元,出去一趟要八九吨油,油费要近7万元。“现在鱼越来越少,出去更赔钱,在家还能省下油钱和工钱呢。”
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以伏季休渔、增值放流、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重点的渔业资源修复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一定恢复。2011年,仅黄渤海沿岸就放流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品种122亿尾,投入资金2亿多元。
但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渔业管理科科长高克忠认为,由于历史遗留的海洋捕捞强度过太,海洋资源日渐枯竭现象并没得到根本好转。
荣成渔港监督长袁玉前认为,中国应在严格实施渔船准入制度、限制新增渔船的同时,出台科学有效的政策,提高渔船报废补助标准,以经济手段促使部分渔船退出捕捞业,引导渔民“弃船上岸”。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