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长江不见白鳍豚的消息,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如果早一点保护,也许还有希望。”为避免重蹈覆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尝试为东海区的珍稀及濒危鱼种建立冷冻精子库,以便在不得已的时候,通过人工繁殖等方式为它们“再续香火”。
要保持活力经久不衰,鱼类精子的生活环境究竟得多冷?“-196℃!”该所研究员章龙珍的回答,让记者不禁打了个寒战。章龙珍告诉记者,理论上说,-196℃的超低温可以让精子无限期保存。利用这一方法,国外研究人员对鱼类精子保存的最长时间已达7年。
走进实验室,几个煤气罐大小的液氮罐一字排开。章龙珍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其中一个,从里面抽出一根不锈钢钢管,扑面而来的冷气随即化作缕缕轻烟。紧接着,她用镊子从钢管中夹出一簇装满乳白色液体的离心管,说:“这些牛奶状物质就是鱼类的精子。”
自承担国家科技部“东海区水产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二期——精子的保存”课题以来,章龙珍和同事已经为西伯利亚鲟和日本黄姑鱼成功保存了精子。下一步,课题组打算将精子库的重点放在东海区域的珍稀及濒危鱼种上,如刀鲚、凤鲚、松江鲈鱼等。
由于产卵量的悬殊,鱼类的濒危速度较之豚类相对较慢,但人类决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章龙珍说,上世纪80年代,长江鲥鱼的人工繁殖取得突破,但终因捕不到野生亲本而无法延续研究。短短20年后的今天,这一物种已基本绝迹。预留精子,不仅能及时阻止濒危鱼种的消亡,也能防止人工繁殖过程中的物种退化。
当然,要用类似“试管婴儿”的手段挽救鱼类,光有精子还不行。但由于鱼类卵子极易被激活,目前,保存卵子尚有一定困难。章龙珍说,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保存胚胎,也就是受精卵,但难度很大。为此,课题组将在这一方面不断探索。
除了技术方面的难点,日趋恶化的鱼类生态环境让章龙珍不免担忧:“现在,许多珍稀鱼种已经很难捕到了。比如,这次日本黄姑鱼的野生亲本就是从韩国引进的。”章龙珍说,胚胎保存只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补救措施,如果环境继续恶化,许多鱼类胚胎可能来不及保存,就将从地球上消失了。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