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特别报道:据统计,2006年,中山水产养殖面积达366550亩,年收获水产品总量300300吨,全市人均占有水产品123.5公斤,其中30%在本市销售,70%外销,水产品成为中山城乡居民改善食物结构的首选,因而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为此,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多管齐下,加强生产环节监管,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水产品。
加快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以改善养殖环境为切入点,加快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推进”无公害水产食品行动计划”和产地产品认定认证,中山以池塘养殖为主,集约化水平较高,致使池塘容易老化;随着工业、生活和养殖本身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大,养殖环境及水质每况愈下,鱼虾病害滋生,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上述问题,近年,市镇各级投入2亿多元高标准整治池塘20多万亩,从而改善了养殖环境,为鱼虾的成长创新了优越的条件。结合池塘整治,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每年投入80-100万元,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水域质量、投入品管理等有关要求,搞好无公害养殖基地的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的认证工作,促进水产品质量的提升。目前,共认定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41个,认定面积122567亩,占到全市养殖面积的33.4%。仅2006年一年的认定面积就达49881亩,年产量52404吨。各基地生产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脆肉鲩、鲩鱼、鳙鱼、中华鳖等10多个,东升镇脆肉鲩等4个产品先后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目前,中山拥有国家级名优产品4个,5家水产企业生产的9个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同时,中山水出集团、国健食品公司等水产加工流通企业分别在港口、东升、横栏、板芙、坦洲等10多个镇区建立了40310亩出口养殖基地,通过推行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品质,使“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突破了出口贸易的种种壁垒。据悉,2006年全市有73060吨水产品以加工或鲜活的形式销往国内外市场,其中中山水出集团前三个季度出口到港澳的鲜活塘鱼达16117.6吨,占了香港市场的40%、澳门市场的70%,比去年“孔雀石绿”事件前提高了10%。
从育苗到养殖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从种苗生产着手,开展专项整治,严格监管全市67家苗种场,要求其持证生产,做好生产、销售、用药记录,对24家没申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从源头上堵截违禁药物,控制水产品药物残留,确保入塘的水产种苗无疫病、无禁用药物残留。中山水出集团斥资100多万元建立电子监控中心,对阜沙镇雅雀尾种苗孵化场、黄圃镇大窑鱼苗繁育场安全用药进监测,还免费为全市鱼苗场提供孔雀石绿替代药物——聚维酮碘、水霉净,确保养殖鱼类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永健虾苗场投入480万元培育标粗SPF(无特定病毒)虾苗,每年为虾农提供约100亿尾优质健康虾苗。
中山从事水产养殖的劳动力达1.8万人,以分散经营为主,监控难度较大。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2006年共举办讲座18期,受训人数达3670人次,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还开展水产品药物使用专项检查,规范渔药使用行为,在2006年组织的32次检查中,均没发现违禁渔药存放和使用现象,养殖户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自觉拒绝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违禁药物。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还建立了科学用药制度和养殖生产日志制度,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了常规管理。
加强质量检测和病害测报与防治工作
2006年,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建立了市级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还扶持沙溪、东凤等5个镇建立检测站,配备检测药物、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设备。同时加强水产品抽样检测,配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抽取了南美白,对虾、草鱼、鳙鱼、甲鱼、鳗鲡等品种的130个样品进行检测,掌握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对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
进行有效的监控。
抓好水产病害测报和防治工作。2006年在全市12个镇区建立了26个测报点,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鳜鱼、甲鱼、鳗鱼、草鱼6个品种的养殖病害进行测报,测报面积3800亩,为及时抓好水产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06年5-6月,暴雨连连,致使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盐度、pH值、溶氧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增高,全市对虾病害普遍。由于测报及时准确,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员与镇区技术员一道果断地采用天然海水、泼施石灰水、添加盐分、合理放养、科学投喂等措施防治病害,不但有效控制了病害蔓延,而且减少使用120吨化学药物,更保证了食用虾的质量安全。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