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远遥中心渔港,渔民正在分拣捞上岸的扇贝。
每年的3月中旬到5月,是渔民入海放养扇贝苗的时节。然而近日记者在我市几家养殖场采访发现,部分渔民未能如期放养扇贝苗,原因是上一季养殖的扇贝个头太小,还没有卖完,占用了这一季养殖扇贝的网箱,影响了扇贝的换茬。
扇贝个头小价格低
“今年扇贝收成不好,个头小,价格低,销路也不好。”22日上午,在远遥中心渔港,渔民张新民对记者说。张新民有10亩海田,共养殖了4000多笼扇贝,现在还有将近1000笼扇贝在海里。“要是放在去年,4000多笼扇贝春节前就能卖出90%,今年还剩这么多,扇贝笼倒不出来,影响了扇贝的换茬。”张新民很发愁。
“不是我们不想卖,是商贩嫌扇贝个太小,不愿收购。”在一旁挑拣扇贝苗的渔民李文平说。
扇贝个头小,价格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价格只有去年的一半,去年一斤平均能卖到3.5元,今年仅卖1.8元左右。”文登市水产综合育苗实验基地经理李吉清介绍,上一季该公司共养殖7万笼扇贝,今年较低的价格让他们公司至少少赚100多万元。
商户改卖扇贝肉
4月22日上午9时,记者在位于世昌大道的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看到,市场上普遍都是个头很小的扇贝。
经营海产品批发的商户王令华告诉记者,她经常到市区双岛湾、北海、远遥渔港等码头收购扇贝,今年很难找到像往年那种直径8厘米的扇贝,以往11头一斤的扇贝很常见,今年得30头扇贝才能凑够1斤。
“扇贝个头太小,我们进了这样的扇贝也不好卖。”另一家卖海产品的摊主徐伟边刮扇贝肉边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他收购来的扇贝,最大的直径不过3厘米。“这扇贝太小了,贝肉太瘦不好吃。”一名市民看了看徐伟摊前摆的扇贝直摇头。徐伟说,扇贝不好卖,他们只能卖扇贝肉。
当日,记者在水产品批发市场上采访时,发现好几家商户都在刮扇贝肉。
养殖密度太大是主因
“扇贝养殖户越来越多,养殖密度太大,是导致扇贝个头小的重要原因。”李吉清分析说。李吉清是较早在高区初村北海海域养殖扇贝的养殖户,原来他的养殖海域在最里边,近年来随着养殖户的逐年增多,他已经被“逼到”最外缘的海域养殖。
“一亩海田养殖6层400笼扇贝是最合理的,现在好多渔民为了追求产量,将养殖笼的层数由6层增到10层甚至13层,养殖区饵料繁殖速度跟不上扇贝数量的增长,加上养殖密度过大影响养殖区的水与外界水域的交换,外界的饵料进不去,扇贝‘吃不饱’自然就长不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军伟分析说。
王军伟表示,去年5月至9月,我市近海水域出现了一种微型藻类,扇贝对这种微型藻类的滤食效果和消化能力不佳,而微型藻类的旺盛成长又抑制了扇贝饵料的成长,进而造成扇贝食物短缺,这可能也是造成扇贝生长缓慢的原因。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