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作为水面大省,安徽渔业经济大而不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我省亟待转变渔业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格局——
振兴渔业:新农村建设的呼唤
“今后十几年世界水产品需求量将急剧增长,渔业会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日前,上海水产大学校长潘迎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1年到2015年,世界鱼品和渔产品的总需求将增加5000万吨,其中73%来自水产养殖。就我国市场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口的需要,水产品消费量将向发达国家水平靠拢,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优质化。
一方面,国内外水产品消费空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省发展水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安徽地处华东腹地,长江、淮河横贯省境,新安江流经皖南,是襟江近海的内陆淡水渔业大省。全省总水面积1581万亩,养殖面积为867万亩,居全国第三位。
“资源优势、增长空间、市场需求和优越的区位,决定了我省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安徽富煌巢湖三珍公司负责人甘世东说,正是瞅准了渔业发展优势,2002年富煌集团转变投资方向,全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养殖、加工与销售。现在公司年营业额近5000万元,成为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的精兵。他认为,渔业的发展也能为渔区和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富煌公司现已解决近千人就业,职工月平均工资达1000多元。
水产品还是我省农产品重要的出口创汇项目之一,去年1-11月份水产品出口就达4649.6吨,出口货值3039万美元。
显而易见,振兴渔业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遭遇“短板”:渔业竞争力落后
近年来我省大力组织实施渔业富民行动,去年全省水产品产量上升到177.6万吨、总产值达165.6亿元,但渔业竞争力并不强。数据显示,2005年我省水产品加工量和产值分别只占湖北的28%和21%;出口创汇分别只有湖北和江西的14.8%和17.8%。2005年我省渔业养殖亩均产值分别只是湖北、湖南、四川和江西的79%、82%、46%和64%。
是什么导致我省渔业综合竞争力落后于周边省份?毕美家认为,主要是由于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渔业加工水平和第三产业水平发展比较低。目前,全省31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渔业仅有11家,占3.5%。在2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还没有一家水产企业。现在我省渔业经济总产值中三产的比值为77.3∶2.3∶20.4,而全国的是56.6∶21.8∶21.6。
明光市永言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人钱永言说,每年他都要到上海崇明岛去选购优质蟹苗。不可否认,相关及辅助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名特优苗种生产滞后,成为我省渔业发展的又一“短板”。2005年共生产苗种187.2亿尾,名特优品种的苗种只有25亿尾,仅占苗种生产的13%,优质苗种生产远远落后于养殖生产需要。渔用饲料工业也不发达,外省知名品牌饲料占领我省渔用颗粒饲料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且,我省水产品批发和零售至今还没有专业市场,设施渔业发展也较落后。
“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成为今后长时期制约我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省渔业局局长王俊修分析说,今后几年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容使沿岸、城郊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占用,传统的养殖区受到挤压。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改变了鱼类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部分宜渔水域受到污染,鱼类的产卵场被破坏,这些都会直接造成渔业资源的急剧下降,使我省渔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兴“渔”之路:推进渔业产业化
“我省渔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吴克明在分析我省渔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时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农业部在制定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决策时,也把重点支持水产大省发展水产业作为重要举措之一。抓住诸多战略机遇,拉长渔业发展的“短板”,是安徽充分挖掘渔业资源优势,从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过渡的必由之路。
毕美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渔业,以渔业产业化为抓手,全面提升渔业产业的综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而加工与流通是渔业自我增长、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各地都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握目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趋势,突出三大优势品种——鮰鱼、小龙虾、河蟹,努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促进我省渔业由资源主导型向加工主导型转变。
“加快苗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对壮大渔业龙头企业规模至关重要。”作为企业家,钱永言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切实解决优质苗种供应、配套养殖基地建设与加工出口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他认为,在苗种生产上首先要巩固完善现有的国家级、省级水产良种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的良种建设项目,建设一批设施配套、技术先进、产业化程度高的大型苗种龙头企业。同时,将苗种管理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全面提升水产苗种综合生产能力;在养殖基地建设上,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可以达到持续利用;而过度利用会造成物种濒危、资源衰竭、生态系和食物链崩溃。”潘迎捷教授呼吁我省必须高度重视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保护,坚持和完善禁渔期制度,控制捕捞强度;同时要建立渔业资源、养殖水域的常规检测监测制度,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