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6年,吴江渔业拓思路,挖潜力,把优化养殖模式、增加养殖效益、保护渔业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全过程、全方位地抓落实,求发展。全市渔业效益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呈现了以下的特点:
一、养殖面积基本稳定,“三化”特色明显。2006年,吴江市水产养殖面积为38万亩,特种水产品继续呈现养殖优势,其中常规鱼18.9万亩,特种品19.1万亩。全市形成了包括“三虾”、鳜鱼、蟹虾混养、太湖围网养蟹、龟鳖、内外荡常规鱼养殖区在内的六大板块,“一镇一品、一区一品、一线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效益稳步提高,以“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为特色的渔业“三化”特色更趋明显。
二、品种和模式继续调优,新技术继续推广。一是全市特种品养殖面积继续保持较高的比例,达50.3%;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效益的套养、混养、立体养殖、双季和多季养殖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效益的先进技术继续得到推广。二是池塘高效套养模式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蟹虾混养套养鳜鱼这一模式,有力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效益,又兼顾了生态养殖。
三、苗种生产走出低谷,苗种质量普遍提高。全市罗氏沼虾育苗形势较好,平均价格比去年上涨20元左右,生产罗氏沼虾苗种18.2亿尾,主要销往高邮、江都等地;淡化南美白对虾苗种8.3亿尾;全市引进鳜鱼苗种超过1亿尾,成活率超60%。全市青虾育苗面积超10000亩,产量超60亿尾。
四、严格无公害基地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吴江市创建全国生态市的工作,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有机食品,加大考核和抽检力度。今年已申报绿色食品3只、有机食品2只,目前吴江市已拥有无公害水产品33只,绿色食品26只,有机食品11只。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值占渔业总产值的49%,其中绿色、有机食品产值占渔业总产值的26.3%。
五、努力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水产养殖技术进步。一是积极利用水产科技“三下乡”的有利时机,及时推广适宜的混养、套养模式,、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有力地技术保障。全市已培训超53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8万多份。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市镇两级配合,加强服务,为渔农民免费门诊5000人次,电话咨询1200余次,每月及时将病害防治信息传入基层。三是抓好产前信息与培训服务,产中科技服务,产后促销服务。通过媒体及时传播技术、市场动态、防浮头预警预报等信息。
六、保护渔业水域,打造生态渔业。按照吴江市创建全国生态市的要求,水产局及时落实各项工作。一是为减少渔业自身污染,对吴江市“三网”(含吊蚌)超面积养殖,在3年内按照40%、40%、20%的进度清撤。二是今年改造鱼池2.49万亩,挖土方197万方,投入资金657万元,改造护坡2.6万米。
七、严格渔业执法,保障渔业发展。一年来全市共出动湖区检查350余次,查处违规案件190起,查堵查处工业污染隐患40多起,调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和开发建设渔业损失纠纷案30起,为渔(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二是对全市66家渔药经销单位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全面推行渔药处方制、登记备案制和日常检查制;分期分批对本市的水产品进行了现场采样和检测。
八、成功举办推介活动,促进产销连接。为了做后产后的销售服务工作,促进产销连接,由水产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经纪人到杭州、上海等地成功举办了吴江水产品的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吴江水产品的知名度。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